下武
作者: 荊三隆 【本書體例】
【原文】: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yīng)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1)。於萬斯年(2),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鑒賞】:
本篇共分六章,每章四句。全詩主要是歌頌武王之圣德,贊美他不僅有武功,而且有文德。第一章先總寫武王之德。“下武”也就是“繼承”之意。因而,二、三兩章是寫武王能繼承先祖之美德,并成為天下的楷模。四、五兩章極力歌頌武王順祖德、受天祜,祝愿武王長壽萬年,周王朝萬世不衰。最后一章以寫四方之國皆來朝賀作結(jié)。每章所寫雖各有不同,但都直言其事,一氣呵成,形成一種贊頌不息,貫徹始終的氣勢,是一首充滿著對先祖列宗溢美之辭的祭祀詩。反復吟誦全章,可以把人們的思緒引到西周初期距今已逾三千年的由周始祖后稷經(jīng)公劉、至亶父、文王、武王這一段歷史的長河中。
開篇先稱偉大的周武王,是才能卓越、見識過人的先賢,他是繼承了三位祖先的功業(yè)而統(tǒng)一天下的,其言雖明了,但今人讀之,并不因為它是一首謳歌統(tǒng)治者萬世江山代有傳人的篇章而棄擲,卻往往能從這數(shù)千年前的篇章中,感到中華民族所具有的一種民族心態(tài),“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樣的傳統(tǒng)美德。周王祭祖已成歷史,我們今人,從中感喟出:我們的祖先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過去是輝煌的,未來也應(yīng)該更燦爛,這或許是讀祭祀詩后產(chǎn)生的一種新意吧。
詩中認為“世德”,即周族世代積有的美德在于合天命,我們不妨認為是民意,這是任何一個朝代能夠維護其統(tǒng)治的首要條件,要有“孚”,要取信于民,只有這樣,才能永奉“孝思”以求“萬年”,才能使四方的諸侯前來輔佐,擴大其統(tǒng)治的政治基礎(chǔ)。詩經(jīng)大雅的諸多祭祀祖先的篇章,如果僅僅認為它們只不過是對統(tǒng)治者的歌功頌德,那么就忽視了讀者本身的因素。我們從“下武”一詩的閱讀中,還看到了作為統(tǒng)治者的代表人物周王在贊頌祖先功業(yè),以求周王朝擁有天下,長存萬年的唱詞中,還表現(xiàn)出了注意民心,注意擴大政治統(tǒng)治的基礎(chǔ),包含著治國的思想與統(tǒng)治的方法。
本詩在形式上,一、二兩章,二、三兩章和五、六兩章皆用的是末句首句相承接的“蟑聯(lián)格”形成了各章尾首相聯(lián)、轉(zhuǎn)換自然的特點。是一首結(jié)構(gòu)整齊一致,風格莊重、典雅的頌詩。
上一篇:《上邪》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下泉》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