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
位于宣州市敬亭山南麓,有兩塔相鄰,東西對峙,相距數米,明末清初詩人施閏章詩云:“雙塔如老翁,蒼顏比肩立”。古塔建于北宋紹圣三年(1096年),承襲唐制,為磚砌。仿木結構,各有七層,呈四方形,高約20余米。東塔邊長2.65米,西塔長2.35米,外觀挺秀。為全國現存古塔中所罕見。塔身砌有佛像,有闌額、圓拱門。塔底層以上三面開門,東塔無東門,西塔無西門,無塔心柱和其它裝飾。塔底為白石浮雕,在塔第二層內壁嵌鑲有宋代文學家蘇軾正楷書寫的《觀自在菩薩如意陀羅尼經》刻石,石呈長方形,石中緣配有磚框,為金石史上瑰寶。近年,經修繕,更顯古塔風姿。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詩文賞析〕 雙 塔 寺 清·施閏章
林麓依崇巖,松雨灑衣濕。
雙塔如老翁,蒼顏比肩立。
上有玉局銘,摩挲隔層級。
摧殘劫火余,風雨百神集。
裴守移招提,棟宇蔽原隰。
至今榛莽中,遺礎累百十。
事往鐘磬稀,夜闌龍象泣。
黃檗邈難招,白云時出入。
舊井有靈泉,修綆誰當汲。
“林麓依崇巖,松雨灑衣濕。雙塔如老翁,蒼顏比肩立。”詩人登上敬亭山,但見敬亭樹木蔥蘢,掩映著重重疊疊的巖石,一陣風吹雨,打濕了詩人的衣衫。定睛看時,原來是松枝上的濃重的露水被吹落下來。可見詩人登山之時是在清晨太陽未出山之際。詩人為尋覓故鄉的古跡而來,此行主要目的是來看一看闊別已久的雙塔。那雙塔,在詩人看來,如兩位年邁的、飽經滄桑的老人,歲月的流水使它們面容憔悴蒼老,它們肩并肩地站在那里,似乎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說著歷史。
“上有玉局銘,摩挲隔層級。摧殘劫火余,風雨百神集。”這是對塔身的進一步描繪。玉局,是宋代祠官名。蘇軾在四川成都任過玉局觀提舉,故世稱蘇玉局。“銘”便是指兩塔東西兩壁各嵌刻有蘇軾撰寫的碑文。西塔碑的落款上寫有“元豐四年二月二十七日黃州團練付使眉陽蘇軾書贈宣城廣教院模上人。”故詩稱蘇玉局。碑稱《坡仙塔碣》。此塔碣較高,以手撫摸,還差一兩級石階。此塔歷經劫難,飽受摧殘,屹然風雨,百神匯集,這是可贊賞的寶塔呀!古人建塔,意在聚氣。神氣匯集,便可降福于該地。施閏章所說的“百神集”便是此意。
“裴守移招提,棟宇蔽原隰。至今榛莽中,遺礎累百十。”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裴休為宣州刺史,與希運禪師同建廣教寺,構祠宇僧舍近千間,有佛殿、千佛閣、慈氏寶閣等,寺院內有金雞井、松蘿木等神話傳說名勝寶物。“侈”,指祠宇眾多,豪華壯觀。其祠宇廣大,屋舍眾多,遮蔽了原野。而今,雜樹叢中只有數以百十計的殘存石基,其他則蕩然無存了。
“事往鐘磬稀,夜闌龍象泣,黃檗邈難招,白云時出入。舊井有靈泉,修綆誰當汲。”往事已渺然難尋,寺院的鐘磬之音早已稀疏,夜深人靜之時,似可聞聽高僧的哭泣。龍象,是佛家語。稱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為龍象,后因以名高僧。黃檗,指佛教禪宗派別中的黃檗宗。希運禪師曾于福建黃檗山大振宗法,黃檗之道始興。此道場隆于宋,廢于元,至明代復興。萬歷年,隱元中興此道。而施閏章前來雙塔寺之時,黃檗宗已邈然難招,唯見白云在塔頂飄來蕩去。寺院中舊有金雞井,井中還有水,甚至井臺上還有長長的繩索,可是誰還來此汲水呢?結尾六句寫雙塔寺現實的荒涼。
身為宣城人,對故土上這一對寶塔的殘破荒涼深感悲傷,這是可以理解的。
(周家群)
上一篇:描寫《卜塘風景區》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周瑜墓·小喬墓》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