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
劉禹錫
【原文】
巴山楚水[2]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3]。
懷舊空吟聞笛賦[4],到鄉翻似爛柯人[5]。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5]。
今日聽君歌一曲[7],暫憑杯酒長精神[8]。
【注釋】
[1]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2]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3]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年)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棄置:貶謫。
[4]懷舊:懷念故友。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懷之。這里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5]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柯:斧柄。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5]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側畔:旁邊。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8]長精神:振作精神。長(zhǎng):增長,振作。
【作者】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一年(795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800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后調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803年),擢升為監察御史。開成三年(838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一年后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
劉禹錫精于文,善于詩。劉禹錫的詩歌雄渾爽朗,語言干凈明快,節奏比較和諧響亮。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有《劉夢得文集》40卷,現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為北宋時輯錄,收有遺詩407首,雜文22篇。
【賞析】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白居易因眼疾罷蘇州刺史,劉禹錫也從和州刺史任上罷歸洛陽,兩位詩人相逢在揚州。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贈劉禹錫。詩曰:“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這首詩,是對白居易贈詩的酬答。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也寫詩作答。
首聯概寫謫守巴楚、度盡劫難的經歷。“凄涼地”、“棄置身”,雖語含哀怨,卻在感傷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見蒼勁。頷聯感嘆舊友凋零、今昔異貌。“聞笛賦”、“爛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尋味。頸聯展示的卻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陳代謝的進化思想和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達襟懷。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遠地方蹉跎了歲月,虛度了年華。劉禹錫在酬答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固然有惆悵情緒,同時又十分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爭榮。新生的力量是那么生機勃勃,勢不可當。他反而勸白居易,不要為自己寂寞、蹉跎而憂傷。這不但顯示了劉禹錫豁達的襟懷,同時也表現了這位唯物主義哲學家對新生力量,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并給予了熱情的贊頌!正是由于“沉舟”一聯的突然振起,才一洗傷感低沉的情調,給人以昂揚、振奮的力量。這兩句詩既鮮明形象,又蘊涵深刻的哲理,千余年來,已經成了億萬讀者反復吟詠的警策名句。在手法上,它則將詩情、畫意、哲理熔于一爐,以形象的畫面表現抽象的哲理,旨趣雋永。尾聯順勢而下,請白氏舉杯痛飲,借以振奮精神。
此詩既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全詩感情真摯,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不僅闡釋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鄧拓《游長江大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陳子昂《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