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荊江北岸。地處長江古河漫灘上,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32—36米。東、西、北三面與江陵縣接壤,南與公安縣隔江相望。處于江河湖網之中,北臨長湖,南靠長江,便河流經市內,有江津湖點綴。
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 1℃,無霜期平均256.3天。面積160平方公里,人口33.96萬,主要有漢、回、滿、蒙古、苗、彝等17個民族。
沙市歷史悠長。春秋戰國時期為楚郢都外港,初稱津或江津。東漢稱津鄉。唐始稱沙頭市,簡稱沙市,意為古長江與沮漳河、夏水之間三角洲頂端的市鎮。宋代始為三楚名鎮。明、清及民國時屬江陵縣。1949年10月以后為省轄市。1956年改屬荊州地區。1979年復為省轄市。
沙市以輕紡工業為主,兼有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電力等工業。商業發達。自明末始即為長江沿岸重要商埠,現已發展成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物資集散地。
沙市交通便利,形成了航空、水運、鐵路、公路的一體化交通網絡。航空可通達全國重要城市。有普通班輪通往長江沿岸各港口城市。沙市距武漢226公里,三一八國道和二○七國道在此交匯,公路交通發達。
沙市背枕荊江大堤,南臨氣勢磅礴的長江,北濱煙波浩淼的長湖,素有“堤城”之稱。自然環境優美,城市衛生整潔,綠化率高。沙市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和三國文化的集中地,名勝古跡甚多。歷代名人如屈原、李白、杜甫、元稹、王安石、蘇軾、陸游、范成大等都曾寓居、游歷沙市,留有詠嘆的筆墨和動人的故事。市區內有元朝泰定年間在古章華臺(楚靈王離宮)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寺;江邊有明嘉靖皇帝為毛太后六十壽辰而修建的萬壽寶塔;寶塔附近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蘆花蕩;市區江漢路南側有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重建的屈原故宅——江瀆宮;市區西北有明朝內閣首輔、著名政治家張居正的墓冢;市區最高點有始修于明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間的望江樓(又名望江亭)和八蠻洞;中山公園東北角有楚令尹孫叔敖墓和紀念蜀漢名將關羽的“春秋閣”。此外,還有周梁玉橋、商周文化遺址,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等。
沙市是湖北重要的旅游城市,是長江三峽長線旅游的??奎c之一,同時也是古三國旅游線上不可缺少的游覽點。
上一篇:詠《孝感·湯池溫泉》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瀘州》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