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河南省·殷墟》古詩詞賞析大全
殷墟在河南安陽市西北約25公里,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洹河兩岸地區。公元前1400年商朝先祖成湯的后代盤庚遷都于此,改國號為殷。由那時起至紂王亡國,共歷273年。周武王滅殷后,此地漸趨荒蕪,故稱殷墟,后來此城遺址完全湮沒。約3300年后的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有人在小屯村地下發現了殷代刻在龜甲牛骨上的文字(后稱甲骨文),從中考釋出殷王名謚10余人,從而證實了此地即文獻中記載的殷墟。1949年以前對此地進行過15次重要的考古發掘,發現了殷商的宮殿遺跡及殷王族的陵墓,出土10多萬片甲骨刻辭等。著名的 “司母戌”大方鼎,重達875公斤,也是此地出土的。解放后又繼續進行大規模發掘,出土大量文物,在殷墟建有陳列室,供人觀賞。“司母戌”現存北京歷史博物館。
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國四百年。
桀王無道乾坤顛,成湯造亳洗腥羶。
三十一世傳殷紂,天下荒荒萬民怨。
武王會盟八百國,商周更迭古今鑒。
[詩名] 古風 (選8句)
[作者] 佚名
[注釋] ●禹王句:夏禹治水,使洪水平息。蠲,蠲除,即免除、平息的意思?!癯衅骄洌?夏朝天下太平傳了400年之久。●桀王:夏末代君主,恃勇暴虐,荒淫無道,為歷史著名的暴君之一。后被成湯伐擒于鳴條,被流放到南巢?!癯蓽荷坛_國之主,為夏朝方伯,是管軍事征伐的臣下,后見夏桀無道,興兵伐之,得了天下,國號商,這就是商朝的開始。●造亳:營造國都于亳,即今安徽亳縣,至今亳縣仍有湯陵,即成湯之墓?!裎渫蹙洌阂蠹q王也是個暴虐荒淫的君主,武王起兵討伐,在孟津 (今河南省孟縣南)會800諸侯,向殷都大舉進攻,紂王眾叛親離兵敗自焚死,商朝滅亡。
遺恨殷郊太白旗,黃虞千載更無依。
當時尚有頑民在,何事西山獨采薇。
[詩名] 遺恨殷郊
[作者] 夏完淳,字存古,江蘇松江華亭人。明末杰出愛國志士,他的父親和老師都是明末的民族英雄和文學家,在抗清起義中犧牲。他堅持抗清斗爭,被清兵捕獲,遇害時才17歲。此詩是以議論商末隱士伯夷、叔齊,來闡發自己反對在國家危亡時隱居逃避斗爭的觀點。伯夷、叔齊是殷商遺民,商亡以后,他們拒絕吃周朝的糧食,認為吃周粟是商民的恥辱,結果他們上首陽山采薇充饑,最后餓死在山上。
[注釋] ●遺恨二句:以殷商滅亡,喻指漢族政權明王朝既亡,黃虞(黃帝、虞舜)的4000年歷史傳統就中斷了。太白旗,戰旗名。武王伐紂時曾將殷紂王的頭掛在太白旗上。●當時二句:意思是殷亡后尚有頑民反抗,為什么就獨自躲到西山采薇呢?頑民,當時周人稱殷商遺民中有反抗意識者為頑民。郭沫若曾根據這首詩及其他材料,認為夏完淳在就義前一、兩年,見江南舉義屢敗無望,曾決心西投李自成、張獻忠,聯系荊襄十三家義軍,和那些 “頑民”共同抗清,但未成而身死。
上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歙縣太白樓》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水鏡莊》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