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斷藤峽
成化元年冬,予與太監盧公、陳公、陵公、總戎趙公、少司徒薛公,同奉命統兵征兩廣。兵戎所加,勢如破竹。不旬日而斷藤峽已平。賊黨盡誅。武功告成,題以示后。
人言斷藤峽,險峻天下少。
我視斷藤峽,培塿一拳小(2)。
蜂屯蟻聚百萬家,跣足蓬頭盡瑤獠(3)。
數十年來肆猖獗,二廣生民苦騷擾。
五征不克勢益張,處處孤城未能保。
圣王當天赫然怒,選將提兵奉天討。
內外羣公總豪杰,百萬精兵雄矯矯(4)。
共言困守非良圖,必欲長驅且深搗。
雷霆砰訇鬼神怒(5),幾日羣山盡傾倒。
百練鋼刀破新竹,萬里長風振枯槁。
巖居穴處皆蕩焚,瘴霧煙塵都迅掃。
積尸如山血如川,誅鋤只許留襁褓(6)。
兔竄狐奔網羅密,我軍追戮如芟草。
大藤根株悉已斷,五嶺封疆真再造。
振旅班師歸柳營(7),黃童白叟迎遮道。
自言固望來蘇久(8),不圖便見成功蚤(9)。
從今水陸是通衢,來去行人免迂繞。
有田可耕山可樵,共享承平永安好。
圣皇睿算天助順(10),羣公整頓南荒了。
豐功偉績萬古傳,附驥成名愧臺老(11)。
詩詞類別:邊塞征戰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贈趙征夷凱還京師
(1)斷藤峽:即大藤峽,在廣西桂平縣西北,四面皆山,黔江斜貫其中,形勢陰惡,爲瑤、壯少數民族聚居之處。峽口有大藤,橫跨江上,可扳援以渡江。明憲宗成化年間,韓雍率十六萬軍征瑤,斷此藤,改名斷藤峽。至正德間爲兩廣總督征瑤時,又改名爲永通峽,在其口石壁刻有永通峽三大字,現尚存。
(2)培塿:小山丘。
(3)瑤獠:辱稱西南少數民族之詞。
(4)矯矯:勇武貌。 《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5)砰訇(Pēng hōng烹轟):形容大聲。
(6)襁褓:是背縛小兒于背上的小被,逭裹借代作兒童。
(7)柳營:細柳營之簡稱。泛指軍營。
(8)來蘇:因其來而獲得休養生息。 蘇:蘇息。
(9)蚤:通“早”。
(10)睿(ruì瑞):明智、智慧。
(11)附驥:即附驥尾,比喻依附他人以成名。 耋老:即臺閣高官。韓雍歷官左右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故以此自稱。
韓雍
韓雍(公元一四二二——一四七八),字永熙,明代長沙(今江蘇吳縣)人。英宗正統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天順中歷兵部右侍郎。時廣西瑤壯人民據大藤峽(在今桂平縣城西北約六十里)起義,憲宗成化元年至三年(公元一四六五——一四六七),雍以左僉都御史統兵十六萬進圍,殺掠義民數萬,并斷峽之大藤。后曾提督兩廣軍務。官終右都御史,致仕卒。武宗時追謚襄毅。有《襄毅文集》。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孟洋《平南曲六首贈中丞秦公》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岳和聲《慶遠郡廨集餞七孝廉計偕北上賦贈》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