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論詩三首》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暈碧裁紅點綴勻2,一回拈出一回新。
鴛鴦繡了從教看3,莫把金針度與人4。
【注釋】
1.此詩以繪畫和繡花作比喻,說明作詩不能靠人傳授秘訣,要靠自己體會琢磨,自出機杼,精心推敲。結末二句比喻貼切生動,經常為后人所引用。
2.暈:原指日、月周圍的彩色光環,此作動詞用,指繪畫中的涂染。
3.從教看:隨便讓人看。“繡了”一作“繡出”。
4.金針度與人:馮翊(一說嚴子休)《桂苑叢談·采娘》載,一女名彩娘,七夕向織女乞巧,織女授以金針,命七日內不語,后將大巧。但她違令開口,結果金針消失,她亦變為男子。后以“金針度人”指傳授秘訣。
今譯
渲紅染綠,
點綴均勻,
每次執筆
都有新的感受;
每次作畫
都有創新。
繡好了的鴛鴦,
別人可以隨意賞看,
卻莫將那神奇的“金針”,
等閑送與他人。
上一篇: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元好問《家山歸夢圖》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