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憶舍弟》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3。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在秦州所作。是年,史思明殺安慶緒,引兵還范陽,九月復率兵攻陷洛陽,山東、河南一帶處在戰亂中。當時杜甫因關中饑荒,棄官攜家小西進,正住在秦州。舍弟:對人稱自己的弟弟。杜甫居長,有四個弟弟,名穎、觀、豐、占。寫詩時只有杜占在身邊,其余分散在河南、山東一帶。
2.戍鼓:戍樓上的禁鼓。鼓聲一響,宵禁開始,人行即斷。邊秋:邊地的秋夜。一雁聲:只有一只孤雁鳴叫。古人常以雁行喻兄弟,這里說一雁聲,是在感物思弟。
3.“露從”句:露是夜夜白,今亂離中人,逢白露節,覺得它是從今夜始白。“月是”句:月是處處明,因心懷故鄉,所以認為月是故鄉明。
今譯
戍樓上的禁鼓擊鳴,
街市上斷絕了人行。
邊地這蕭瑟的秋夜里,
只有一聲孤雁的哀鳴。
秋露可是從今夜變得晶瑩?
月亮應是故鄉處的最明。
我有兄弟親人,卻四處離散,
我有故鄉家庭,卻無處探詢死生。
寄信難達,已引起我多少痛苦,
況且戰亂頻仍、難以休兵。
上一篇:杜甫《羌村三首》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杜甫《蜀相》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