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便覺金風勁②,方信塞垣秋早③。衰草橫坡,亂碑斜矗④,寒云刷空如掃。鳴鏑聲杳⑤,傳寧胡閼氏琵琶斜抱⑥,馬上離情,冰弦撥盡怨中調。處處昭君疑跡,念詞客游蹤,幾人憑吊?妄筆生花,杜文造意,細索不值一笑。地臨驛道⑦,便玉殞香消⑧,豈容輿到⑨。亭障⑩?煙墩(11)?卻無人細考。
注釋 ①昭君墓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處,系一高33米、占地20多畝的大土堆,背靠陰山,前臨黑河。蒙古語稱為 “特木爾烏爾虎” (鐵壘之義)。是傳說中許多昭君墳中最大最有影響之一處。昭君墳(即青冢),有文獻記載,始于唐代。內蒙古和山西北部傳說中的昭君墓又有十幾處之多。故這首詞主要是提出質疑。②金風:秋風。③塞垣:長城。④亂碑斜矗:作者游時尚未改建公園。⑤鳴鏑:響箭。⑥寧胡閼氏:王昭君的封號。⑦驛道:大路。⑧玉殞香消:指美人(即昭君)之死。⑨輿到:抬到。⑩亭障:塞上筑墻置亭設人防守。《史記》載:“設亭障以逐戎人”。(11)煙墩: 舉烽火報警用的墩臺。
上一篇:奕譞《黃金山巡?!?/a>
下一篇:崇恩《七夕作歌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