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偉業·懷古兼吊侯朝宗》原文賞析
河洛烽煙萬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
侯方域,字朝宗,明末四公子之一。吳偉業應征前,方域致書竭力勸阻,中有云:“十年以還,海內典型,淪沒殆盡,萬代瞻仰,僅有學士,而昔時交游,稍稍能開口者,亦唯域尚在,故再四踟躕,卒不敢以不言,萬一有持達節之說,陳于左右者,愿學士審其出處之義各有不同,緊塞兩耳。” (《壯悔堂集》)賈開宗評云: “文之光芒,上薄星漢。”但偉業后來還是北上。
順治十一年 (1654),方域逝世。此詩作時的具體年分不明,但自在順治十一年之后,或在十三年南歸途中。
方域是河南歸德人,此詩由詠大梁而兼吊故人。前二句是說中州向為兵家必爭之地,但作者所懷念的卻是大梁的城門夷門。
大梁為戰國時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封邑。侯嬴是一個隱士,因家貧,隱身為夷門監者。信陵君大會賓客時,曾駕車自迎侯嬴,他自此成為信陵君門下上客。魏王有寵妾如姬,信陵君為她報了殺父之仇,侯嬴便設計使如姬盜魏王兵符以救趙。后來信陵君出發時,侯嬴因年老不能相隨,乃刎頸自殺。
侯嬴與信陵君故事,本和侯、吳之交不相類似,所以前六句純是懷古。但易代之際,這些慷慨壯烈、士死知己的故事,也易使人借題發揮,即“攝衣稱上客”的多,“刎頸送王孫”的少。末兩句只是借侯嬴之姓指侯方域,也是全詩的歸宿。詩末作者自注云: “朝宗歸德人,貽書約終隱不出,余為世所逼,有負夙諾,故及之。”方域于順治八年,也應河南鄉試,中副榜,三年后即抑郁而死。方域僅應地方科舉,偉業則入京出仕。知人論世,亦區別兩人的一個關鍵,偉業所以有愧于死生終負者或在此。
上一篇:古詩《袁枚·張麗華》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洪亮吉·憫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