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宗臣·雨夜沈二丈至》原文賞析
榻有何人下?君能此夜過。寒蟬吳客賦,衰鳳楚人歌。雨氣千江入,秋聲萬木多。明朝寒浦望,搖落有漁蓑。
一個秋風蕭瑟、秋雨淅瀝的夜晚,沈二丈來到宗臣的居處投宿。詩人非常同情他的遭遇,敬慕他的為人,因而寫下了這首詩。“沈二”,姓沈,名字不詳,排行第二。“丈”,對比自己年高輩長者的稱呼。
“榻有何人下?君能此夜過?!睎|漢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但對品行高潔的徐孺子則熱情接待。他備置一榻,專供徐孺子臥宿,徐孺子一走,他就把榻吊起來。詩運用這一典故,意思是說,我有一只吊著的床榻,將為何人而拿下來呢?你此夜經(jīng)過我這里,正好應該讓你使用。這兩句即是點題,并以“下榻”的原有含義,表達了作者對沈二丈的崇敬之情。“寒蟬吳客賦,衰鳳楚人歌?!边@一聯(lián)一句一個典故,用以類比沈氏的遭遇,稱贊其狂傲的精神?!皡强汀?,指唐代詩人駱賓王。他是義烏 (今屬浙江)人,曾因忤武則天而入獄。獄中,他寫下了著名的《在獄詠蟬》并序,詩中以蟬自喻,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無人理解的心情。沈氏可能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所以,詩人借用此典,對他寄予無限的同情?!俺恕?,指戰(zhàn)國時楚人接輿??鬃釉匠握f楚王,接輿在他的車旁唱道: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 已而! 今之從政者殆爾?!?(《論語·微子》) 這里,大概是以嘲諷孔子的接輿的猖狂,表示沈氏遭受不白之冤以后不屈不撓的傲岸精神。由于我們對沈氏生平不了解,對這兩句只能作這種說明。詩的前半在點題以外,主要表達對沈氏遭遇的同情,對其性格、精神的贊揚。
從第五句,詩轉(zhuǎn)過來就“雨夜”二字進行描寫。“雨氣千江入,秋聲萬木多?!鼻锾斓囊雇?,江面上煙霧蒙蒙,陰霾黯淡,結(jié)果帶來了一場秋雨; 秋風蕭瑟,吹著枯黃的樹葉,發(fā)出凄切蒼涼的聲音。此番秋天雨夜的景象,與三、四句的抒情色彩非常和諧,景中有情,寄寓著詩人對沈氏的同情。“明朝寒浦望,搖落有漁蓑?!钡诙煸缟?,沈氏走了,詩人一直把他送到江邊,看著他乘船漸漸地遠去。最后,他的蹤影慢慢地消失了。在蕭條的景色中,只見江邊上有一些身著蓑衣的垂釣漁翁。這種目送神隨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出作者對沈氏的離去充滿著依依別情。同時,詩也通過寒浦漁翁的形象,暗示沈氏今后將要過著隱居江湖、瀟灑日月的生活,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詩增添了悠長的韻味。
此詩從沈二丈雨夜到來寫起,到次日早晨他離去結(jié)束。詩中一方面借用典故,敘寫比喻沈氏的遭際;另一方面則通過寫景和渲染環(huán)境氣氛來表達對他的同情。這兩者緊密結(jié)合,言簡義豐,耐人尋味。看似平常,其實頗有韻致。
上一篇:古詩《梁佩蘭·閣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何景明·雨霽》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