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宋湘·湖居后十首》原文賞析
歲月去如電,磨牛跡陳陳。掃卻湖上雪,再看湖上春。春來今幾日,湖草俱已新。新草續舊草,今人續昔人。人在天地間,豈不如草根?一鳥從東來,啄啄庭樹皴。側睇似相識,似笑湖居民; 去年湖居民,今年湖居民。
破曉披衣山,出看屋后山。山光照舊綠,湖色亦依然。回看手種樹,既喜還自憐。昔我種樹時,樹才及我肩;今我來看樹,我不齊樹巔。樹年長一年,人年老一年。一年猶自可,年年何可言?
名山好著書,著書何為者?當其結撰時,古今及天下。書成取自讀,不如無書也。事理如牛毛,攬之才盈把。家家十萬言,累人讀欲啞。請君行看湖,塵埃與野馬。
無妙觀里道,棲禪寺里僧。彼皆識我姓,我不知其名。名雖我不知,相過無已時。初不為茶瓜,亦不為桃花。各住一角山,同抱一湖水。難得山水間,往來一艇子。
此詩為作者居家鄉豐湖(亦稱西湖)時作。因前有《湖居十首》,故此為《湖居后十首》。這里選其中四首。
前二首抒發人生短暫的感慨,暗示當抓緊時間做事。時光過得多快啊——自己年復一年像牛拉磨一般踏著去年的足跡。春來草根兒發了新芽,手種的小樹也長高長大了。可人生只有老去,連草根小樹也不如啊。看吧,飛過的那只小鳥正斜眼嘲笑呢:你這位只知湖邊轉的“湖居民”啊!
將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老樣子,比之“磨牛”,用湖草的發新,小樹長高更用鳥兒嗤笑——蘊涵著不甘心及上進心。詩如家常語,雖淺俗卻意趣盎然。
第三首寫家居豐湖欲著述的心理矛盾感。寫書時夸夸其談,一大堆道理,歸納起來卻沒什么東西;此種書——自己也覺得“不如無書”;又何必“累人讀欲啞”去寫呢?還是到大自然去觀賞風景吧。似當把此首看做自我諷刺詩。
第四首寫賞愛大自然并與僧道往來。不為烹享林泉美茶濃,不為品味山間瓜果鮮;既不像唐人劉禹錫那樣去玄都觀賞新桃舊桃,亦不像白居易那樣到大林寺驚羨桃花曉。到底為什么時常去那道觀與寺院呢?答案在“各住一角山,同抱一湖水。難得山水間,往來一艇子”。要害是“山”“湖”“艇”三字。“住一角山”“抱一湖水”之“角”“抱”二字,狀出山灣水曲之勢,可謂煉字。
“作者在居官時目睹社會黑暗,生靈涂炭,而又回天無力”,退隱后欲著書立說,又不愿寫那些“累人讀欲啞”之作,便投向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中了,并“無已時”地與僧道交往。小艇往還湖山間,腳跡印遍廟門檻。長此以往,詩人只覺得“山光照舊綠,湖色亦依然”,而湖草已新,小樹長高;人呢,年老一年……詩人就是在這種思想矛盾中生活著,并寫出了一首首山水詩,而詩中無疑又透出這種感情的烙印。如王夫之《姜齋詩話》云:“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而詩人批判自己如“磨牛”,甚至遭受飛鳥的斜眼嘲笑——這“幽默感是自尊、自嘲與自卑之間的混合”(車爾尼雪夫斯基《論崇高與滑稽》),詩人正是生活在這自尊、自嘲與自卑中。
上一篇:古詩《李東陽·游岳麓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朱之瑜·漫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