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夢陽·秋望》原文賞析
黃河水繞漢邊墻,河上秋風雁幾行??妥舆^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這首詩是作者渡黃河時所作,描繪壯闊蒼涼的黃河秋景,抒發(fā)希望保衛(wèi)國家安寧的愛國情思,歷來為世稱道。王世貞《藝苑卮言》說:“余見李嵩憲長稱其‘黃河水繞漢邊墻’一首”,“極有雄渾流麗”的氣象。近人也有評其雄渾有氣派,擺脫摹擬,直抒愛國情思(見游國恩等編《中國文學史》),皆極有見地。
此詩前三聯(lián)圍繞題目,從不同方面描寫作者在清冷的秋季渡河時的望中所見,構成了一幅極為雄渾壯闊的景象,頗具百川東注、實大聲宏的磅礴氣勢。首聯(lián)先寫大河上下的情景:“黃河水繞漢邊墻,河上秋風雁幾行。”“漢邊墻”,此指秦漢間所筑萬里長城,明大同府西北有黃河、長城,時為明與韃靼政權部族的分界限,作者所渡黃河處,當去此不遠。諸本有作“漢宮墻”者,與詩意不合,當非是。作者極目望去,但見波浪滔滔、浩蕩奔流的黃河之水,繞著古老的長城向東而去;那雄渾蒼莽的黃河上空,在秋風的吹送中,大雁正排成一行行長陣,結(jié)伴向南飛去。僅僅兩句,通過上下俯仰,交叉描寫,黃河秋景歷歷如繪,使人如身臨其境。上句詩意中還顯然包含著黃河這道天然屏障和世代修筑的長城,極為有力地起著保衛(wèi)明朝國土的重要作用之意,這是整首詩的主旨,一直貫穿到底。下句在蒼涼恢廓的秋景中,聯(lián)系下文“客子”來看,又隱隱透露出作者奔走邊塞的羈旅之緒。兩種感情交織在一起,與那高闊雄渾的黃河秋景相融合,于是,那種蒼涼豪壯、慷慨激越的詩情,便油然而生,動人心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用來評論這兩句詩,是極為中肯的。
接著,到第二聯(lián),作者不再純粹描寫自然景色,而是把望中所見景象和人物結(jié)合起來寫,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更為明白和熱烈。上一句“客子過壕追野馬”,其中“客子”是作者自稱;“壕”通濠,即護城河;“野馬”,指秋風吹起的塵埃,語出《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边@句說作者走出邊塞古城,奔波于秋風吹起的漫漫黃沙之中,一副行色匆匆的樣子。下句“將軍韜箭射天狼”,句中“韜箭”,即把箭盛在套子里; “天狼”,星名,古人以為天狼星現(xiàn),即有敵寇入侵,這里用了《楚辭·九歌·東君》句意:“舉長矢兮射天狼?!比湔f作者看到邊防將士身帶箭囊,也在黃沙中奔走,準備抵御外族的侵擾。這一聯(lián)既寫到自己,又寫到邊防的將士,并且把所有人物的匆匆活動都置于秋風黃沙的背景中,造成了雄壯、緊張的邊境氣氛,從中表露出作者為保衛(wèi)祖國安全而努力奔走的愛國之情。
第三聯(lián),“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緊接上聯(lián)“追野馬”,進一步寫黃河景色,但卻是一句寫白天,一句寫晚上,把兩種具有大致相同情調(diào)的景色結(jié)合在一起,表現(xiàn)出更為沉郁悲涼的情緒?!帮w挽”,指在湍急的黃河水流中,被牽引著直下如飛的船只。白天,作者在行進中立馬黃河古渡,在漫天黃沙中,只能依稀看見那河中急行的船只,一片迷茫;到了夜晚,一輪明月升到黃河上空,照著澎湃有聲的河水和兩岸原野,這自古爭奪的戰(zhàn)場,如今又是顯得這般清冷! 詩中點出 “戰(zhàn)場”,顯然寓有懷古傷今的意思。也許他此時思緒如潮,想到過去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又想到如今外族可能入侵的形勢,不覺為國家的安危擔憂。作者清醒的頭腦,與前句中的“迷”字恰成對照,而沸騰熱烈的情懷,又與下句的 “冷”字形成對比,充分表現(xiàn)出了作者心系國防、熱愛祖國的一片衷腸。
以上三聯(lián),集中寫“望”字。詩中奔流的河水、南飛的大雁、迷蒙的黃沙、帶箭的將軍,以及飛下的船只和清冷的戰(zhàn)場,等等,作者選取的這一切意象,都具有秋天黃河邊塞的鮮明特色,它們相為交織,被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透過這些錯綜交織的景物,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對眼前蒼茫秋色的感嘆,對做客他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對古戰(zhàn)場的追懷。這一切景物,一經(jīng)染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就更加顯得雄渾蒼涼。特別是那種對祖國山川的摯愛,對國防的關切,更是貫穿始終,仿佛令人觸到了作者感情脈搏的沉重跳動。在情景結(jié)合中,達到了高度融合的境地,思想感情從所寫景象中油然涌出,使讀者的感情也隨著作者的情懷一起躍動。
最后一聯(lián),正是這種躍動著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和集中表現(xiàn): “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朔方”,古郡名,漢武帝時設立,這里泛指明代的北方邊境?!肮陉枴?,即郭子儀,唐玄宗時曾為朔方節(jié)度使,肅宗朝平定安史之亂有大功,封汾陽王。這兩句是說,聽說自漢代以來守衛(wèi)朔方的多是有勇有謀的將軍,而如今,在外族隨時有可能入侵的情況下,鎮(zhèn)守那里的人有誰像郭子儀那樣呢?這一聯(lián)是在秋望中的所感,看到如此雄壯的河山,作者殷切希望有像郭子儀那樣智勇雙全的將軍來鎮(zhèn)守北方,長保國土的平安。但從最后一句的疑問語氣中,“誰是”二字,又分明流露出作者對邊防將領能力的懷疑,對國防的是否安全,懷著深深的憂慮。這種憂慮而沉重的心情,與前面雄渾蒼茫的景色正好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作者拳拳的愛國之心。全詩最后以議論作結(jié),因為有前面三聯(lián)的形象描寫作基礎,議論就顯得極其自然而又思想深厚,并且留下了深長的余味,啟人思考。詩歌的風格,在沉郁頓挫方面,顯然受到了杜甫七律的影響,這正是作者學習盛唐詩人的結(jié)果,但也不失自己的特色,是為成功之作。
上一篇:古詩《趙執(zhí)信·秋暮吟望》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士禛·秋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