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雨中花·轉調賀圣朝》原文與賞析
漸覺一日,濃如一日,不比尋常。若知人,為伊瘦損,成病又何妨! 相思到了,不成模樣,收淚千行。把從前淚,來做水流,也流到伊行。
這是一首潑辣的情詞,作者用通俗的口語以自己口述方式,直呼對面的“伊” (你),顯得特別親切、真摯,感染力強。
上片寫相思成病,心甘情愿。兩人的戀情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相互了解的加深,而逐漸覺出來一天比一天更濃。這種纏綿之情,確實不比尋常。既然是非同尋常的戀情,當然愿意為它付出代價,作出犧牲。于是喊出了“為伊瘦損,成病又何妨!”相思是痛苦的,其中也伴有淡淡的一絲甜意。古代詩詞作品描寫相思之苦是很有經驗的,多抓住了相思折騰得當事人寢食不安、無精打采,憔悴而身瘦的特點。最精采的描寫因相思而瘦的名篇是李清照的《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與菊花作比,形神兼備,李清照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著實感人。但比起這首詞來,表現上還顯得不大潑辣,這里“成病又何妨”的誓言異常難得。為了相思,不要說瘦了,憔悴了,就是病了也在所不惜!當然不能輕易就病,前提是“若知人”,如果是為了知己者,貼心人,那就豁出病了也要苦相思!
下片承上片 “病”而來,寫相思害病,已經到了 “不成模樣”的程度了,可見情之癡、情之深。“不成模樣”的主要表現就在于“收淚千行”,熱淚縱橫,長流不止。“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女子又何嘗不是因傷心而流淚: 為相思而傷心,為相思而落淚。詞的下片就從淚上大作文章。“收”有聚集、匯集之義。作者要 “把從前淚”像水流一樣,“也流到伊行”。淚因相思而流,淚隨相思而流。相思的對象是 “伊”,因此淚水匯成流水也流到你那里。“伊行”(han)義為你那里,你這里。表現了作者的不懈追求,一往情深。
民歌的特點多潑辣大膽,言情說愛,很少如文人詩詞扭捏作態,欲說還休。讀這首詞就有痛快淋漓之感。
上一篇:《清代民歌·試卷題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辛丑后歌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