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他們的花園》原文與賞析
小娃子,卷螺發,
銀黃面龐上還有微紅,——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門,望見鄰家:
他們大花園里,有許多好花。
用盡小心機,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著面龐,分外添出血色。
蒼蠅繞花飛鳴,亂在一屋子里——
“偏愛這不干凈花,是胡涂孩子!”
忙看百合花,卻已有幾點蠅矢。
看不得; 舍不得。
瞪眼望天空,他更無話可說。
說不出話,想起鄰家:
他們大花園里,有許多好花。
【析】 本篇最初發表于1918年7月15日 《新青年》 第五卷第一號。
這是一首富有象征意味的詩。表面看來,它在講述一個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凡的家庭小故事: 一個小孩十分羨慕鄰居家的花園,因為那里面有許多好花,他用盡心機得了一朵又白又光明的百合帶回家中。可是,不僅滿屋亂飛的蒼蠅在花上拉了矢,而且他因此受到了大人的斥責。孩子無話可說,他又想起了鄰居家有著許多好花的大花園。事實上,魯迅在這首詩中深刻揭露了封建黑暗勢力對新思想的玷污和破壞,反映了當時的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渴望民主、科學的迫切心情。
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沒有改變,仍然處在一潭死水般的悲慘境地之中。當時新生的一代,紛紛把目光投向域外,企圖向外國尋求真理,用西方的政治思想、科學技術來改變中國舊的那一套。但是,任何新東西一傳到中國,就像“落在黑色的染缸里似的,無不失了顏色”(《熱風·隨感錄》四十三)。真理的新聲一到中國便被封建毒素玷污了。詩中那朵從鄰家大花園中得來的“又白又光明”的百合,一拿回家便玷污上了 “幾點蠅矢”,就是形象地說明這個意思。不僅如此,頑固的封建勢力視而不見自己 “屋子”里的“蒼蠅”,反而訓斥信奉新思想的人“糊涂”、“偏愛這不干凈花”,這又是多么惡毒的污蔑和攻擊!
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這是何等黑暗的現實!他寫小娃子看著被蠅矢玷污的百合,“看不得;舍不得。瞪眼望天空,他更無話可說”。實際上正是夫子自道。但是,中國的新一代,“銀黃的面龐上還有微紅”,“正要活”,雖然生活在落后閉塞的泥淖里,生命力并沒有消逝,希望存在于心中:“他們大花園里,有許多好花”。好花,就是真理。中國的有志之士和愛國青年堅信終有那么一天,真理的新聲會傳入自己的祖國并取得勝利。詩人并沒有失望,詩歌的結尾正反映了他對祖國未來的希望與信心。
新文學運動中詩體改革的實踐最早,但當時一些新詩探索者,往往并不能夠擺脫舊詩的影響。而魯迅的這首詩,同1918至1919年發表的另外五首詩一樣,從形式到思想內容都是新的。這首詩思想深邃,寓意深刻,結構完美,語言樸實,在新詩初創期可謂獨樹一幟,光彩照人。但魯迅作新詩不多。他后來解釋道:“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不作了。” ( 《集外集·序言》)
上一篇:魯迅雜文《從幫忙到扯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保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