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夢得與元微之、韋楚客、白樂天同賦此題。夢得詩先成,樂天覽之曰:四人共探驪龍,君已得珠,余皆鱗爪矣。遂罷唱。此詩乍觀之,前半首不過言平吳事,后半首不過撫今追昔之意。詩誠佳矣,何以元白高才,皆斂手回席?夢得必有過人之處。評此詩者,謂其起二句如黃鵠高舉,見天地方圓,三四句見長江地利之不足恃。所評誠是。然此詩所以推為絕唱,未有發(fā)明之者。余謂劉詩與崔顥《黃鶴樓》詩異曲同工。崔詩從黃鶴仙人著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鶴事,一氣貫注。劉詩從西塞山鐵鎖橫江著想,前四句皆言王濬平吳事,亦一氣貫注。非但切定本題,且七律能四句專詠一事,而勁氣直達者,在盛唐時,沈佺期龍池篇,李太白鸚鵡篇外,罕有能手,夢得獨能方美前賢。故樂天有驪珠之嘆也。五六句之用意,崔以題為“黃鶴樓”,故實寫樓中所見;劉以題為“西塞山懷古”,故表明懷古之意。藻不妄抒,劉與崔亦同。此二句韻致殊雋,與孟浩然《登峴首山》詩同工。且六句用一“枕”字,以東西梁山,夾江對鎖,山形平臥而非突兀,“枕”字頗能有之。其末句用意,崔則言登望而思鄉(xiāng)國,劉則言承平不用防江,皆別出一意,以收束全篇。余故謂崔劉二詩其佳處同,其格調(diào)亦同,所以推為絕唱也。
上一篇:蟬——李商隱
下一篇:諸將——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