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 疾病衰頹已不堪。
兒女不知來避地, 強言風物勝江南。
宋室南渡之后,呂本中為了避兵禍,在兩廣一帶過了一段流亡生活。這首詩就是寫他從廣東陽山縣向湖南歸去的路上的。詩中以兒女的無知反襯流亡之中的愁苦之情,頗具功力。
詩一開篇就切緊題目《連州陽山歸路》寫行程,“稍離煙瘴近湘潭”,才離開多瘴癘之氣的連州,接近湖南的湘潭了。這不僅交代了行進的路線,而且點明了連州一帶艱苦的生活環境。“疾病衰頹已不堪”,寫自身的身體、年齡和心情。煙瘴之地使人罹病,年老之人已經力衰,又是疾病,又是衰頹,已叫人“不堪”了。這兩句所寫,為后兩句的反襯設置了充分的條件。
詩的后兩句從兒女的角度寫。“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小女兒哪里知道國家危亡、兵荒馬亂以及大人顛沛流離的痛苦,他們把從連州到湘潭的遷徙,還以為是游山玩水的旅游呢!兒童的天真無知,益發襯托了大人心中的酸楚、沉痛。
兒童不知流離苦,反說風物勝江南,表現了他們的幼稚,唯其幼稚有趣,才更為有力地起了烘托作用。作者意圖不在于寫兒女的稚趣,可是卻極自然地表現了他們的稚趣,這就和蘇軾的“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縱筆》)同一機杼。
上一篇:《詰燕·戴復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那呵灘·南朝樂府民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