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松·采蓮子(二首)》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船動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這是以江南采蓮生活為題材的兩首情詞。皇甫松傳詞不多,《花間集》收其詞十二首。他的詞大多是寫愛情生活的,據說他“有愛姬名真珠,時為小令以調之。”這兩首詞意或有屬,亦未可知。我們先看第一首。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起句便入題。“菡萏”即荷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詩經·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十頃”系泛指,言荷塘面積之大。這里是說,荷花開得正鬧,芳香四溢。詩人從大處落筆,極言荷花之盛,花香宜人,為人物出場做了鋪墊。忽然,荷葉分披,萬綠叢中一點紅,主人公出現了,“小姑”正在采蓮。“小姑”即少女,晉清商曲辭《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少女采蓮,這里別有一番情韻。妖童媛女,蕩舟湖中,三三五五,戲嬉追逐。他們不僅僅在于采蓮,更重的意義是采擷愛情之果。這位少女便是如此。她因“貪戲”而“采蓮遲”,少女之意亦不在采蓮,而在選擇意中人。正是:“湖里人無限,何日滿船時。”(梁朱超《采蓮曲》)
“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少女因“貪戲”,以至于歸舟甚晚;因“貪戲”,以至于湖水將船頭打濕。少女盡管物質收獲較少,但在精神上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她欣喜若狂,于是出現了一個特寫鏡頭:“更脫紅裙裹鴨兒。”鴨本船家所養,是不怕水的,但少女興奮得不能自已,因此出現了這天真爛漫之舉。正如《栩莊漫記》所說:“‘更脫紅裙裹鴨兒’,寫女兒憨態可掬”。這一行動極符合少女的性格,生活氣息濃厚。
如果說第一首是從側面烘托少女的內心世界,那么第二首則從正面坦露少女的愛情心扉。
“船動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滟滟”指湖光澄澈,“信”是任的意思。少女興高采烈地蕩舟荷塘,但見秋色澄碧,湖光滟滟。如此良辰美景,正期待賞心樂事。驀地,一“年少”映入眼簾,少女方寸已亂,任船漂流。這里大有“髡彼兩髦,實維我儀”(《詩經·鄘風·柏舟》)的意味。少女性格十分坦率,“貪”和“信”流露了純真之情。
“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無端”是無緣無故之意。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蓮子”本是蓮的果實,這里諧音“憐子”,即“愛你”,這是一種諧音雙關。少女已選好了戀愛對象,故大膽地把愛情的象征——蓮子,拋了過去,是為定情。然而這一舉動卻被遠處的伙伴發現了,伙伴們嬉笑向她逗趣。這位豆蔻少女無地自容,羞赧不已,活畫了少女情竇初開的神態。
這兩首詞都很生動、有趣、別致。二詞雖各自成篇,但又相互關聯。第一首寫少女芳心萌動,是感情的醞釀;第二首寫少女愛火在燃燒,是感情的爆發。從藝術上看,二詞都清新、流暢,于《花間集》中少見。《采蓮子》如去掉起葉韻作用的“舉棹”、“年少”,可視為七絕。前者主要著重心理刻畫,后者主要寫其愛情的行為方式,一斂一縱,相映成趣。二詞都富于色彩美,綠葉、紅裙、湖光,絢麗多姿。同時在表情達意和運用諧音雙關等手法方面,又很有民歌情味。
上一篇:《陸壑·退宮人》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儲光羲·釣魚灣》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