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宗元于憲宗元和十年六月底到達(dá)柳州,他第一次登上柳州城樓,面對荒涼的南方原野,發(fā)出了“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深長喟嘆。這種如天似海茫茫愁思的陰云,經(jīng)常籠罩在柳宗元的心頭。這首詩正是這種愁思陰云籠罩下的產(chǎn)物。
榕樹是南方獨有的喬木,自越城嶺以南各地常有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榕樹。其軀干粗大壯觀,綠葉婆娑覆蓋成蔭。榕又有小葉榕大葉榕之別。小葉榕一般不易落葉,而大葉榕則在每年二月前后落葉。柳柳州這首詩所詠是大葉榕。
本來南方二月,春天剛到,即使灑落過一陣春雨吧,花瓣是會被打落一些,但此時風(fēng)光依然是姹紫嫣紅、賞心悅目、花香沁人的。可是詩人卻有“百花盡”的感受。榕樹雖然二月落葉,然而榕樹的特點是舊葉未盡新綠又上枝頭的。況且南方的樹木總是青蔥翠綠,即使深冬亦是如此;但詩人此時卻無限低徊地感到是秋意瑟瑟滿月蕭疏。流鶯婉轉(zhuǎn)鳴叫枝頭,應(yīng)該說是十分悅耳動聽的,但詩人卻感到是一陣陣聒耳的“亂啼”。這就是詩人“宦情羈思”恓恓惶惶的情緒外化的結(jié)果。由于詩人再次貶謫,遠(yuǎn)離家人到這荒僻的南方,貶謫之情、羈旅之思是十分濃重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的論述正可用來評析柳宗元這首絕句。詩人貶謫的哀怨,離思的憂傷,經(jīng)常在詩人心底萌生,這種種濃重的哀怨、憂傷的主觀感情色彩,在與外物相接時,很自然地外化,把凄涼、傷感的情緒涂抹在外界景物上。因此,詩人筆下的春景竟是這樣蕭索、凄涼、令人厭惡。沒有花,沒有春色,只有滿庭院的落葉,只有聒耳的黃鶯亂啼,只有秋天一般的蕭颯……
柳宗元這里運用移情的藝術(shù)手法,把情與景交匯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境界,把詩人剎那間的哀傷情緒十分真切感人地抒發(fā)了出來。這,正是這首絕句激發(fā)人們情緒的酵母,讀后使人無限低徊。
上一篇:白居易《暮江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殷堯藩《偶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