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野水晴山雪后時,獨行村路更相思。
無因一向溪橋醉,處處寒梅映酒旗。
《唐才子傳》說李群玉的詩,“多登山臨水、懷人送歸之制”。《寄友》一詩,便是以懷人為題材。
前二句寫雪后獨行。首句寫景,同時描寫了詩人所處的環境,交待了懷友感情產生的地點時間。地點是野外山水之間,時間是雪后放晴之時。這句詩所描寫的明凈的自然環境,對于下文要抒發的純潔友情,是一種烘托。次句描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村路,與上文的野水晴山相照應。獨行,寫詩人的形態;相思,寫詩人的心理。這句詩,使詩人形象形神俱現。這二句詩,景中含情,體現了環境描寫與心理描寫相結合。
后二句寫獨行時所見所憶。無因,無緣。一向,指過去某一段時間。溪橋共醉,是詩人獨行村路時所憶;寒梅酒旗,是詩人獨行村路時所見。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解釋此二句說:“言梅花多處,一角酒旗,為當日佳侶招邀,踏雪提壺之處。今暗香疏影依然,而獨行無伴,不勝停云靄靄之思也。”這二句在造句上為倒裝句。按照詩人獨行村路的認識過程,他應是先見梅花酒旗,再引起對過去與友人招飲的回憶。這里顛倒次序,先寫后的,再寫前的,這是一種逆挽法。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說“逆挽法”的好處是可使詩“化板滯為跳脫”。這里將寒梅酒旗移后,就擺脫了睹物思人的老套,使詩行更加生動活潑。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說此詩有“委婉之致”。這首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就是構思婉曲。清代劉熙載《藝概》說“絕句取徑貴深曲”,可“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本詩題目為“寄友”,但通篇無一字正面寫及友人,而是用村路兩旁的景物來烘托友情。晴山殘雪,溪橋寒梅,這些景物,既引起詩人對友人的形象記憶,又引起詩人對友人的情緒記憶。山、水、雪、梅,本身組成一個鮮明的意境,又烘托出了懷友的情思。
上一篇:李群玉《靜夜相思》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皇甫松《采蓮子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