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
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
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
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孔融為人,胸懷坦蕩,敢想敢做,嚴肅認真又富于幽默和趣。4歲知讓梨,16歲與哥哥爭著替人頂罪。剛剛踏入仕途,便敢彈劾炙手可熱的宦官親屬。董卓專權,他也當朝頂撞,結果被派去邊遠而混亂的北海任職。敵軍已兵臨城下,他還要大飲醇酒,才上馬出陣。當時袁紹與曹操爭霸,謀士左丞祖勸孔融有所結納,他認為袁、曹都是圖謀漢室的奸臣,便把左丞祖也殺了。建安以后,曹操掌權,他更是經常冷嘲熱諷。曹操打敗了袁紹,曹丕私納了袁紹的兒媳,孔融寫信給曹操說: “武王伐紂,以妲已賜周公。”曹操問典出何處, 孔融說“以今觀之,想當然耳。”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又百般戲弄,說天垂酒星,地列酒泉,人著旨酒之德,頗多侮慢之辭。御史大夫郗慮乘機進讒,曹操一面以莫須有的罪名,一面又假惺惺地勸孔融與郗慮和解。過了些時,曹操又讓孔融復居閑職。孔融自我解嘲地說: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吾無憂矣!”表示反抗。不久,曹操暗唆郗慮使人誣告孔融“大逆不道,宜極重誅”。于是曹操以此定罪,把孔融及其妻小全殺了。這首詩便是孔融被殺前的絕筆。
孔融寫詩之時,他對自己的結局已完全估計到了。難得的是:他如此冷靜、如此嚴肅、如此堅定又如此坦蕩。他沒有因為在劫難逃而亂了方寸,相反,他首先冷靜而嚴肅地反思,總結一生為人做事的經驗教訓,提煉成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式格言: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由于資料缺乏,孔融被殺的詳細過程,已不得而知。但縱觀他一生行徑,被殺的原因之一, 或許就是“言多”吧。上文提到的“武王以妲己賜周公”之嘲, “人著旨酒之德”之謔,似乎都可不必的。至少可以不用這種揶揄方式。如果聽話人寬宏大量,倒也可能一笑了之,不幸的是,卻遇上了器量偏狹的曹操!《后漢書·孔融傳》載:孔融“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這里說明孔融有不畏權勢的反抗精神,但僅僅因“發辭偏宕”便招徠殺身之禍實在不值得。客觀地分析:孔融在“發辭偏宕”之時,有敢于斗爭這一面,也有逞才使氣這一面。直到臨終之前,才痛苦地認識到“言多令事敗”。這認識對自己說來,確實晚了,但可以把這點教訓留給后人。可以說,他用生命寫下了這首詩,用生命向后人提出警告: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臨終之前還想到垂訓來者,多么善良的孔融啊!
但是,揭出“言多令事敗”的教訓,并不意味著對強權屈服和退縮。他擺脫了即將來臨的死亡的干擾,把視野轉向廣闊的自然和復雜的人生,他在苦苦地思索,在尋找某種答案。長江、漢水、天窗、冥室,上窮碧落下黃泉,所有這些都曾經是他思索、尋找途程中的暫駐點。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這思索流程傳達出深沉而冷峻的心態。
終于,他找到了,找到了自己被害的真正原因,找到那個黑暗社會的種種癥結。孔融用凝煉的筆觸把官場的黑暗歸結為四個方面,以此對統治者加之于他的迫害表示嚴正的抗議。他指出:小人弄權,奸邪得勢,光明正大的人卻遭到迫害,這如同重重迭迭的烏云把光輝的太陽遮住了。“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言。它不僅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憤慨,而且也揭示了歷代官場一種普遍的弊端。此其一;其二,他憤怒地斥責那些讒諂小人,也提醒當權者注意:花言巧語絕不是忠實之言,恰如繁花滿樹不會結出果實一樣。這是他從另一角度揭露統治者對他的迫害;其三,他堅持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和思考,不應該只受一種固定觀念的束縛。這種認識在當時是十分新穎的。他從樸素的認識出發,大膽地向統治階級要求獨立思考!最后,他用“三人成市虎”作比喻,指出謊言殺人的險惡。以上兩兩成對的八句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外柔內剛、外舒內烈的調子,控訴了陷罪暴行,捍衛了自身的尊嚴。自然,孔融也一定想到,不管他怎樣義正辭嚴, 構害者決不會收回成命。所以,詩的末尾孔融泰然表示: “生存多所慮, 長寢萬事畢”,這是一種視死如歸的坦蕩!一個人在死亡之前,驚惶失措,適足見其渺小;只喊幾句空洞的大話,則未必由衷;至于用出賣人格以求茍活,不過證明他是一只動物。由《臨終詩》提供的孔融的人生態度,引人長久地思考。它充實了孔融的人格力量。
上一篇:七哀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之零陵郡次新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