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清風至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
這首詩以一個青年女子的口氣,抒寫她在和煦的春日里思念情人的思緒。這樣的詩意,在古代詩歌中被不少詩人吟詠過。但是,本詩作者仍能獨出機杼,別具心裁,對常見的詩意作不平常的藝術處理。
“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衣裾”。穆穆,淳和的樣子;衣裾,即衣袖。淳和的清風吹來,女子的衣裾輕輕飄動,文筆所至,情調單純寧靜。 “青袍似春草,草長條風舒”。條風指立春時的東北風, 又作“調風”。但驀然間,這女子瞥見青青的春草在春風中長起來了,一下子由春色聯想到自己慕戀的情人所著青袍的顏色,不禁陷入綿遠的思念中,所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也。在這幅靜穆淡遠的以綠為底色的水彩畫中,跳蕩著一顆為相思所苦的心。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兩句,描寫了這女子舉目遠眺的動作和神態。津梁,即架在渡水處的橋。山,似是“上”的誤字。而后一句是借用《詩經·褰裳》一詩的意境,曲折表達這女子大膽追求愛情的又愛又怨的情緒。《褰裳》一詩這樣寫道: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意即如果蒙你見愛而想念我,我就提起裙裾涉進溱水去看你。要是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其他值得我思慕的人了嗎? “褰裳望所思”,顯然是暗用典故,以表現其對戀人盼之心切,憂之不歸的愛怨交織的復雜心境。
最后兩句“安得抱柱信,皎日以為期”,用不同尋常的方式表現了女子對忠貞愛情的向往和期待。不過這種向往和期待是在悵望所思而不見時產生的,是用一種有意存疑的方式含蓄地表達出來的。這兩句詩里各含一個典故。 “抱柱信”是用尾生與女子約會守信殉情的故事:尾生寧肯抱著橋柱被突發的洪水淹死,也不愿對所愛的女子失約。 “皎日以為期”是用《詩經·大車》的典故。《大車》抒寫了男女生死同心的愛情: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意即“活著時雖然不能同居一室,死后也要同葬一穴。如果不相信,就讓那明亮的日頭作證!”這兩句詩選用兩個生死戀的典故,強烈地表達出這位女子對忠貞不渝愛情的追求。但這種追求,卻用了否定式的語氣來表達。 “安得”,就是“哪里有”的意思。不過這種否定不是—種絕望,而是思之深、愛之切而又急切中不得見、久待中無音訊,轉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怨憤情緒: “看你當初信誓旦旦,又是‘尾生抱柱,,又是‘有如皎日’,哪有這種堅貞不渝的愛呢?”這種有意存疑的口吻,表達了一種非常復雜而微妙的女性心理狀態,是女子向所愛者傾吐心曲時的一種特有表達方式,這是需要讀者細心體昧的。
漢魏古詩雖然有民歌風,但畢竟是文人詩而非民歌,所以暗用典故的情形較多。但是因為用得貼切巧妙,使人不覺得堆砌,反而豐富了詩的感情層次和詩的表現力罷了。
上一篇:移居|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答秦嘉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