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滄洲客,陶然得此生。龐公采藥去,萊氏與妻行。乍見還州里,全非隱姓名。枉帆臨海嶠,貰酒秣陵城。伐木吳山曉,持竿越水清。家人恣貧賤1,物外任衰榮。忽爾辭林壑,高歌至上京。避喧心已慣,念遠夢頻成。石路寒花發,江田臘雪明。玄
曲折三致,美中有刺,一結尤語妙異常。
【校記】
1.恣,《全唐詩》一作“忘”。
【箋釋】
[鄭山人] 不詳。山人,隱居在山中的士人。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唐王勃《贈李十四》其一:“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亦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其五:“移黎付苑吏,種杏乞山人。”倪璠注引《述異記》:“杏園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
[滄洲] 參見本書卷五皇甫冉《曾東游以詩寄之》注。
[陶然] 喜悅、快樂貌。陶潛《時運》:“邈邈遐景,載欣載矚。稱心而言,人亦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龐公] 后漢龐德公,襄陽人,居峴山之南。《后漢書》卷一一三《逸民傳·龐公》:“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于壟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杜甫《遣興五首》:“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陽耆舊間,處士節獨苦。”
[萊氏] 楚老萊子攜妻隱于蒙山之陽。《烈女傳·楚老萊妻》:“楚老萊子之妻也,萊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陽。葭墻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墾山播種。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萊賢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來楚。王駕至老萊之門,老萊方織畚。王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愿先生幸臨之。’老萊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復曰:‘守國之孤,愿變先生之志。’老萊子曰:‘諾。’王去,其妻戴畚菜、挾薪樵而來,曰:‘何車跡之眾也?’老萊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妻曰:‘許之乎?’曰:‘然。’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
[枉帆] 《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呂濟注:“凡為太守,皆剖竹使符也。永嘉郡臨海,故云守滄海。枉帆,謂枉曲船帆,來過舊居。” 海嶠,海邊山嶺。唐張九齡《送使廣州》:“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
[貰酒] 賒酒。《西京雜記》卷二:“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 秣陵城,即南京。《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潤州上元縣”:“本金陵地,秦始皇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氣’,故始皇東游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絕其勢。”
[物外] 世外。謂超脫于塵世之外。張衡《歸田賦》:“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上京] 古代對國都的通稱。《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李善注:“有羽翼于京師也。”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
[臘雪]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唐劉禹錫《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泰山呈臘雪,隋柳布新年。”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一·臘雪》:“冬至后第三戌為臘,臘前三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臘雪密封陰處,數十年亦不壞。”
[玄
上一篇:《春 思》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從弟豫貶遠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