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乞食還,高論此中閑。僧臘階前樹1,禪心江上山。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晚送門人出2,鐘聲杳靄間3。
“深戶”句言心與禪定,自無外慕也。
【校記】
1.樹,《全唐詩》一作“草”。
2.出,《全唐詩》一作“去”。
3.杳,《全唐詩》一作“暝”。
【箋釋】
[薦福寺] 《唐會要》卷四八:薦福寺,“在開化坊半已東,隋煬帝在藩舊宅。武德中賜尚書右仆射蕭瑀為園,后瑀子銑尚襄城公主,不欲與姑異居,遂于園后地造宅,公主卒后官,市為英王宅。文明元年三月十二日,敇為高宗造太后,立為罔極寺、獻福寺。至六年十一月,賜額改為薦福寺也。”《長安志》卷七“開化坊”:“大薦福寺:寺院半以東,隋煬帝在藩舊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為大獻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實之。天授元年,改為薦福寺,中宗即位,大加營飾。自神龍以后,翻譯佛經,并于此寺寺東院有放生池,周二百余步,傳云即漢代洪池陂也。”衡岳,南岳衡山。左思《吳都賦》:“指衡岳以鎮野,目龍川而帶坰。”
[乞食] 佛家乞食,即為化緣,其自我修煉法門之一。求施舍,結善緣,佛家修道之法。《法苑珠林》卷一八:“世間福田耶,以為愍念諸眾生,故而行乞食。汝今既見何故不起、不迎、不禮、不共相問,復不讓坐。”《佛國記》:“阿育王昔作小兒時,當道戲,遇釋迦佛行乞食,小兒歡喜,即以一掬土施佛,佛持還泥經行。”唐王維《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潄口。”皇甫冉《送延陵陳法師赴上元》:“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煙。”
[僧臘] 僧尼受戒后的年歲。皇甫曾《贈鑒上人》:“律儀傳教誘,僧臘老煙霄。”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江淹《吳中禮石佛》:“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法藏碎金錄》卷八:“禪心之體,不可不住,不可有住,當住乎,無所住之住。”皎然《送履霜上人還金陵西山》:“攜錫西山步綠莎,禪心未了奈情何。”
[杳靄] 云霧飄緲貌。蘇軾《初入廬山》其二:“自昔懷清賞,神游杳藹間。”
【輯評】
《葚原詩說》卷一:有平起,有仄起,有引句即用韻起。仄起者,其聲峭急;平起者,其聲和緩;仄起而用韻者,其響更切;平起而用韻者,其聲稍浮。下筆自得消息。如……韓翃“春城乞食還,高論此中閑”;喻鳧“空為梁父吟,誰竟是知音”,此皆平起用韻者也。
《瀛奎律髓》卷四七方回評:第三句最佳,五、六近套,尾句乃有味也。紀昀評:尚不得謂之套。又:三、四微有俗韻,不及五、六。馮舒評:如此結尚是開、寶。馮班評:三勝四,人多不解。第三聯亦未工。
《唐風定》卷一四:“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可參盛唐。
上一篇:《送壽州陳錄事》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襄垣王君歸南陽別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