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卿第
符卿第位于慈城民權(quán)路中段,原為明嘉靖年間南京尚寶司卿陳鯨宅第。符卿第以南原有陳氏大堂,“自元逮明,科第二十一人”。包括陳鯨在內(nèi)的陳氏家族也是慈城的一大名門望族。
陳鯨,字石卿。嘉靖五年(1526)進士。曾任瀏陽知縣,深得民心,任期屆滿將獲升遷,當?shù)厥棵褚积R向朝廷請求留任,于是他又當了三年瀏陽知縣。又先后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遇京官外調(diào),他很高興,說:“母親年邁,得外任以就養(yǎng),這是相國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啊。”于是出任南京尚寶司卿。當時有大臣替他可惜,說陳鯨是個難得的人才,怎么讓他去做一個職務(wù)清閑的官,不是太屈才了嗎?之后他辭官歸隱,鄉(xiāng)居二十多年,終年七十六歲。也就是說,他在五十歲上下就主動辭官了。他四個兒子都很優(yōu)秀。長子陳箮,官兩淮運判,清廉執(zhí)法,商人稱他“陳天水”。陳鯨聽說后面露喜色,說:“有兒如是,吾無憂后世矣。”后來陳箮解官回鄉(xiāng),全部行李不過是幾箱書而已。
陳鯨是國子祭酒陳敬宗的裔孫。按縣志記載:“嘉靖二十四年,裔孫鯨乞謚贈,謚文定。”也就是說,敬宗謚號文定,是裔孫陳鯨向朝廷申請的,他們是一個家族的。
陳敬宗,字光世。永樂二年(1404)進士,曾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成祖實錄》,授翰林侍講。宣德二年(1427)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當時皇帝對他說:“侍講,清華之選;司業(yè),師儒之席。地位雖然不高,但責任重大。”之后他就一直在國子監(jiān)干到退休。
敬宗主掌國子監(jiān),要求嚴格,一千多學(xué)生整肅如朝廷。屬官害怕他的威嚴,以別的事誣陷他,狀告至司法部門。好友周忱勸他上奏為自己申辯,還為他寫好了草稿。用辭稍有遷就,敬宗驚道:“這樣寫不是瞞騙皇上嗎?”敬宗沒有上奏最后也是真相大白。
由于敬宗在讀書人中聲望很高,大太監(jiān)王振想要拉攏他,托周忱轉(zhuǎn)告。敬宗對周忱說:“為人師表,卻巴結(jié)太監(jiān),今后叫我如何面對學(xué)生?”有人給王振出主意,讓他先送禮給敬宗,假意請他題字,這樣按禮數(shù),敬宗就得上門致謝。于是王振給敬宗送禮并請他題寫程子《四箴》。敬宗很快寫完,卻將禮物全部退還,始終沒到王振那里去拉關(guān)系。——這就像《論語》記載的孔子對待權(quán)臣陽貨那樣。不過敬宗也沒有和王振徹底鬧僵,總歸還是題了字的。
敬宗任國子監(jiān)祭酒二十年,學(xué)生做的官都比他大了。吏部尚書王直想要幫他謀個刑部尚書的職位。敬宗卻說:“您是知道我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樂趣。現(xiàn)在這個職位難道不夠快樂嗎?”明確表明他不愿意升官,就愿意一輩子留在國子監(jiān)培育英才。
敬宗于景泰元年(1450)告老還鄉(xiāng),閉門隱居。因為他有很高威望,當時凡是能被他接見的人都會感到榮耀。他于天順三年(1459)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當初,敬宗和李時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徹曾給他們兩個看相,說:“二位日后功名相等。”敬宗儀態(tài)魁梧,時勉相貌稍差,后來二人同時分別擔任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祭酒。時勉平和寬容,敬宗則正直嚴厲,史稱整個明朝要能稱得上“賢祭酒”的,就得數(shù)他們二位了。
如今只要在辭典里查詢“南陳北李”,給出的解釋是:“指明朝李時勉、陳敬宗。李為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陳為南京國子祭酒,皆以直節(jié)重望,為士林所依歸。”可見他們二位多么有名。
敬宗的哥哥陳如祖,字光本,未滿十歲就能背誦《孝經(jīng)》《論語》。二十歲時,其父任德興知縣,他作為隨從。有人暮夜來府中求見,如祖叱之曰:“不畏古人四知乎?”“四知”即東漢清官楊震說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表明他父親就和楊震一樣清正廉潔,不允許走后門。
上一篇:慈城《科學(xué)發(fā)展》
下一篇:慈城《老慈溪的孝子打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