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A·阿德勒的重要著作。作者最初追隨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學,1912年后和弗氏分道揚鑣,自成一派,創立了“新精神分析學派”。本書根據原名《生活對你應有的意義》1932年版譯出,編入《作家參考叢書》。全書16.4萬字,共分為12章:生活的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和優越感,早期的記憶,夢,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青春期,犯罪與預防,職業,人及其同伴,愛情與婚姻。本書寫成之時,正是作者思想最成熟的時候。當時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對歐洲及世界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以致于人類的一切行為均可溯源于“性”,它成為人類的原動力。與此同時涌現出了大量的心理學家,包括精神分析學家自身,他們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對弗氏的泛性論進行修正。這部分精神分析學家,逐漸形成了“新心理分析學派”。本書作者即創始人,他提出“自卑情結”為中心思想,創立了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行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本書正是以此理論來分析精神分析學派所涉及到的諸如夢、愛情、家庭、青春期等各方面的問題。本書作者以平易輕松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成,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成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名著。
上一篇:《肘后救卒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蘇氏演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