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救卒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肘后救卒方》簡稱《肘后方》,東晉葛洪撰。葛洪(284~364),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原著3卷,計86篇,作者摘錄自著的《玉函方》編撰而成,經南朝梁陶弘景整理改編成79篇,增補22篇合計101篇,改名《補闕肘后百一方》,后金代楊用道,將宋《證類本草》附方附于后,稱《附廣肘后方》,故本書實為三者合撰為一,即現存本《肘后備急方》,共8卷,68篇,余篇散佚。
《肘后救卒方》仿各家“備急方”體例而撰,簡、廉、驗是本書選方突出特點。自序稱:“《肘后救卒》3卷,率多易得之藥,其不獲己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目的使窮鄉僻壤之人,遇卒發急病,遂可采方用藥,以解無錢求醫,無醫可求之危困。咳嗽、中風、水病、積聚、瘧疾、傷寒、時氣、霍亂、黃疸、心腹痛等,“臟腑經絡,因邪所傷”為“內病”。癰疽、瘡疥、耳目等“四肢九竅,內外交媾”為“外發病”。蟲獸傷、中毒等“假為他物,橫來傷害”為“他犯病”。似現代肺結核病的“尸注”,類似“天花”的疾病,百病備急丸散及牲畜病等都有記載,治療方法除簡單易得的方藥外,也用灸法,但不用針法,其中如蔥豉湯,三黃梔子湯等,迄今仍用,且證明確有療效。此書為著名方書,書中所述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關天花、恙蟲病的記載為世界上最早。此書解放后有影印本。
上一篇:《經濟信息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自卑與超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