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邇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楊守敬著。楊守敬,字惺吾,號鄰蘇老人,精于地理、目錄、金石文字學,有書名。著有《水經注疏》、《留真譜》、《鄰蘇園集帖》、《楷法溯源》、《學書邇言》等數十種。1911年辛亥革命起,他避居上海,年且73歲,日本客人水野元直拜于門下學書,他親自為這個學生寫了一本學習書活法的稿子,即為此書。現存湖北省博物館
《學書邇言》原稿為紅格10行書墨本,有魚尾口,口下方有“老三益”字樣,50余頁,此稿信手書來,毫不經意,古樸自然,可謂書文俱佳之作。書分緒論、評碑、評帖、評書、題跋五部分。緒論中關于如何學書,除引前人的“三要”之外(天分、多見、多寫)又加“二要”,即: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有其獨到見解。評碑按篆、分、真、行4類,依次評說歷代百余種碑刻,評說中肯有見地。評帖分為集帖、一家法帖、某家某一法帖、小楷帖4部分,均評以真偽、優劣、考評。評書從宋起至清,以及日本書家,對宋人蘇、黃、米以及清人何紹基、翁松禪等50余家評價頗為公允。題跋計4篇,也為評帖之語。緒論中有“……至若虞之廟堂、歐之醴泉、褚之圣教、遂為楷法極則。顏柳而后,不復能別出體裁,宋元以下,行草或能自立面目,而楷書之風格替矣。故余所輯楷書,以唐人為斷”。可見他以書法史斷代為據,評之有據,論之公允,無偏激之言。在評帖中有“宋之淳化閣帖,匯為鉅觀,然真偽雜糅……然歷代名跡多載其中,神理雖亡,匡廓猶存”之語,可見評之公允。總而言之,《學書邇言》是學書法的很好的參考資料,故至今為世所重。
《學書邇言》有1926年日本版的《學書邇言疏釋》本,今有影印手抄本陳上岷注《學書邇言》行世。
上一篇:《姜白石詩詞合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安吉堡的磨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