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石詩詞合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以所居近苕溪白石洞天,故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人。南宋詩人、詞人。終身布衣,廣交名士,漫游湘鄂蘇杭等地,落拓困頓,在貧病交迫中死于西湖之畔。姜夔少年時即有詩名。他初學黃庭堅體,后改學晚唐,傾向陸龜蒙。終于覺悟到學就是病,他在詩集《自敘》中說:“余之詩,余之詩耳。”從此不再摹擬古人。他的詩以七言律絕為最佳,有清妙秀遠的藝術特色。楊萬里稱其詩“有裁云縫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聲”(《直齋書錄解題》引)。但其詩名為詞名所掩。他嫻于音律,善度新曲,詞寫得精深華妙,宋末張炎用“清空”二字概括姜詞的風格特色,說:“姜白石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詞源》)姜夔詩風流瀟灑,意度高遠,仿佛有一種冷香逸氣,令人挹之不盡。如《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后人激賞不已。他的詞上承周邦彥而成就過之,下啟吳文英、張炎一派,流波惠及清代朱彝尊等浙派詞人。從題材上說,姜夔詞有反映南宋偏安的憂國憂民之作(代表作是《揚州慢》),其余多是吟詠湖山,感喟身世、追懷舊游、眷念情遇,缺乏更廣泛的內容。
姜夔詩詞原有分刊本多種。乾隆八年,江都陸鐘輝刻《姜白石詩詞合集》,是第一次合兩個善本而成,并輯附了很多資料的姜夔詩詞全集,其影響很大,后世所刊姜夔詩詞集,包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夏承燾校勘本《白石詩詞集》,均出自陸本系統。這個版本搜集較全(詩169首,詞109首),且保存了宋本原有的十幾首詞旁的曲譜記號,白石詞以今人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注》本為最好,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吳無聞注釋《姜白石詞校注》。
上一篇:《契丹國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學書邇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