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隱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體魄歸大塋之旁,哀哉。爾生四年,方復(fù)本族,既復(fù)數(shù)月,奄然歸無。于鞠育而未申,結(jié)悲傷而何極,來也何故,去也何緣?念當(dāng)稚戲之辰,孰測死生之位?時吾赴調(diào)京下,移家關(guān)中,事故紛綸,光陰遷貿(mào)。寄瘞爾骨,五年于茲。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饑誰飽,夜渴誰憐?爾之棲棲,吾有罪矣。今吾仲姊,反葬有期,遂遷爾靈,來復(fù)先域。平原卜穴,刊石書銘,明知過禮之文,何忍深情所屬。
自爾歿后,侄輩數(shù)人,竹馬玉環(huán),繡襜文褓,堂前階下,日里風(fēng)中,弄藥爭花,紛吾左右,獨(dú)爾精誠,不知所之。況吾別娶以來,胤緒未立,猶子之誼,倍切他人。念往撫存,五情空熱。嗚呼,滎水之上,壇山之側(cè),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墳相接。汝來往于此,勿怖勿驚。華彩衣裳,甘香飲食,汝來受此,無少無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全唐文》
〔注釋〕 方復(fù)本族:指回到老家。
唐會昌四年(844),李商隱返故鄉(xiāng)營葬,移家永樂縣。此文即作于這一年。
商隱九歲喪父,自幼孤苦,在家時曾與仲弟羲叟、再從弟宣岳等就讀于堂房叔父處。寄寄不知是否為羲叟之女?
文中祭吊的是一個四歲的侄女,天真剛剛開始,卻匆匆地離開了人間。她夭折時是文宗開成四年(839),商隱在京城長安,等待調(diào)動職位,所以未曾安葬,頗感內(nèi)疚。這時他的嫁給裴家的二姊之柩從獲嘉遷至老墳,寄寄的柩從濟(jì)源遷至老墳。使“魂稚魄,依托尊靈”(《祭裴氏姊文》),也便是和姑姑在一起。按照古禮,不滿八歲的死者,皆為無服之殤,現(xiàn)在卻給寄寄刻石碑,寫祭文,已是超過喪禮的規(guī)定,然而深情所屬,何忍拘泥?
商隱仲姊既嫁裴家,遷葬理應(yīng)由裴家主持或參加,但在《祭裴氏姊文》中先說“空驚啼于不見,未識會于沉冤”,又說“終天銜冤,心骨分裂”,可見其仲姊和丈夫不睦,生前受過委屈,于是由侄思姑,由夭悼屈,別有骨肉凋零之痛。
第二段是以存哀歿。看到其他侄輩在堂前階下,日里風(fēng)中的戲玩,想到寄寄的幼弱精魂不知飄搖在哪里。這時商隱已三十三歲,娶了王茂元之女,卻還沒有兒子,故而對寄寄的情誼,也不同于別人。末了是對寄寄的慰告:在幽暗的墓穴中,不要害怕,上有曾祖和祖父,中有大姑姑和二姑姑會來照護(hù)你,到寄寄已是第四代了。大姑姑嫁徐家,也同時下葬,并有《祭徐氏姊文》。
因?yàn)榧募娜诵。詫拦┑娘嬍常灰缘锰伲膊灰澏啵拖窕钪鴷r的叮囑一樣。最后以問句作結(jié),問之于寄寄這樣的夭折小女孩,尤為深痛。
此文用駢體,間雜散體,但至性真情,自然流露。章學(xué)誠《李義山文集書后》,很推崇商隱的小品,以為接近元結(jié)、柳宗元的雜喻,但不能作發(fā)揮性的議論,這評價還是對的。
上一篇:《祭夫徐敬業(yè)文·〔南朝·梁〕劉令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祭石曼卿文·〔北宋〕歐陽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