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川馨
實行質量第一,從長期來看利潤會增長;在短期內實行利潤第一,從長期來看會在國際競爭中失敗,會失去利潤。
【演講詞】
實行質量第一,從長期來看利潤會增長;在短期內實行利潤第一,從長期來看會在國際競爭中失敗,會失去利潤。以質量第一的思想進行經營,消費者的信賴就會逐步提高,產品的銷路就會逐步擴大,從長期來看會得到大的利益,能夠進行穩定的經營。實行利潤第一,即使在短期內得到利益,但從長期來看常常會在競爭中失敗。
質量第一說起來簡單,但一遇到實際問題馬上就容易轉向利潤第一。雖說作為方針是質量第一,可到現場一看,凈在討論降低成本的事。而且,現在還有人認為:提高質量,成本會提高,利潤會降低。當然,提高設計質量,一般來說成本會提高的。設計質量必須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和國際形勢而定。
然而,提高了實際質量,不良缺陷就會減少,直通率就會提高,廢料、返修、調整、檢查的成本就會減少,成本就會大大降低,生產率就會提高。不這樣做,工序的自動化便不能實現,無人工廠也不能建立。而且設計質量提高了,銷售額就會驟增,結果是成本降低,利潤增長。
這一點通過日本和美國的汽車、彩色電視機、集成電路、鋼鐵等產業的競爭結果也可表明。近來,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終于開始認識到這一點。美國還殘存著舊式的資本主義,由股東、會長或董事會來選拔公司經理。被選拔上的公司經理不迅速提高利潤就有被解職的危險,所以顧不上考慮長期利益,而實行短期利潤第一,結果在與日本的競爭中失敗了。
例如汽車,美國從1970年前就為了與日本車對抗而生產中型汽車。賣一臺車的利潤額,大型車比小型車多5-10倍,所以他們沒有熱心研究小型汽車。其結果消費者紛紛購買盡管價格較高,但可靠性高,又節省能源的日本車。
不論是在鋼鐵業,還是在汽車、集成電路產業,美國人都沒有盡力進行設備投資來謀求長期利益,在設備的現代化上落后了。而且最近,美國的證券交易所規定每三個月發表一次決算書,這越發使經營者變得“近視”了。此外,還有的經營者因為沒有精力從事企業經營了,所以想把公司賣掉就此了事,舒舒服服地度過晚年。如果不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考慮職工,則不可能使與企業有關的人們幸福,則難以獲得長期科益。
一般說來,越是上級經營者、管理者,其上級就越要以長期的眼光來評價他們。例如對公司經理、事業處長、廠長等,如果不以3—5年的長期成績來評價,他們就會為短期利益奔跑,忘掉質量,不進行設備投資,失去長期利益。
【鑒賞】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各國,質量問題都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可惜,在20世紀80年代初,有這種認識的企業家并不多。石川馨是日本著名企業家,質量管理專家。他的這篇演講文如其題——《質量第一》,它的推出對提高人們的質量戰略意識,時至今日仍有獨到意義。
企業家們都十分關心企業利潤,石川馨首先從質量與利潤的關系來闡述經濟組織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質量第一,理論上誰都明白,“但一遇到實際問題馬上就容易轉向利潤第一”。因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進行質量教育和提高質量意識。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最基本的手段是提高質量,缺乏高質量,再好的銷售手段也無濟于事,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實行質量第一,從長期來看利潤會增長;在短期內實行利潤第一,從長期來看會在國際競爭中失敗,會失去利潤。”
石川馨還具體分析了美國與日本在彩電、集成電路、鋼鐵業的競爭優劣,這樣不僅使質量第一的戰略意識更易讓聽眾接受,而且深刻地指出在質量戰略意識的背后存在著管理體制問題,尤其涉及應當如何評價公司經理的經營業績。一位質量管理專家對質量管理的深廣的理論思維于此可見一斑。
本篇演講主題鮮明,說理透徹,邏輯嚴密。演講者將質量問題與企業家無法回避的諸多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論證了質量與利潤,質量與成本,質量與設備投資和技術改造,質量與銷售,質量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任用的辯證關系,揭示了質量是企業長遠利益的保證這個為無數事實所證明了的真理。
上一篇:弗拉基米爾·普京《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演講》
下一篇:[英國]托馬斯·赫胥黎《支持“物種起源”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