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春秋》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中篇歷史小說。八本二十回,今存第十回至第二十回。題“吳嘯客”撰,有圖像。據書中有關明朝年號均抬頭,稱“祟禎皇帝”為“當今皇上”,稱“奴爾哈赤” (不作“努爾哈赤”)為“奴酋”等字樣看來,必為明末人所作。書上有眉批,刻工甚精。從今殘存十一回的內容看來,主要是演毛文龍的故事。故事開始于天啟元年,叛將劉愛塔取四衛,攻毛文龍于彌串堡,毛乃至朝鮮借兵,繼而開辟皮島,招撫流亡,用反間計殺哈都,屢挫建州兵,奴兒哈赤氣憤發背而死。袁崇煥兩番出師均無以踐“五年而東夷可平,全遼可復”的諾言,乃通款于遼,中了四奴子的“只要殺了毛文龍,就把遼東歸還”的詭計。初則削減毛文龍駐軍的糧餉,以待其變;繼則誘殺毛文龍于雙島。故事演至遼攻薊州,崇禎皇帝拿問袁崇煥止,二十回末尾有缺,全書似未結束。顯然,這部小說是完全站在毛文龍的立場上來攻擊袁崇煥的。如第十五回誣蔑袁崇煥通敵云:
……幾個韃子進來,見了袁崇煥,將禮單書札一并呈上。袁崇煥先展開禮單一看,上開著: “貂皮二十張,舍利孫皮八張,玄狐皮二張,人參一百斤……”袁崇煥著人收下,再把書拆開看了,思量要寫回書,又恐泄漏了消息,只得取了五十兩銀子,賞了那些韃子道:“我這里不便寫回書,你去多多與我拜上可汗,我就依你可汗書中一一行去便了。相反,對毛文龍盡力美化。如第十二回寫道:
……這些遼民,紛紛都來投奔這里,只是一件,來便來了這許多,那里得這無數錢糧。毛鎮南忽然生出一個主意道:“這島中土地甚是開闊,盡好耕種……遂把土地開墾起來,耕種五谷。又行文到各府州縣去,道是本島人民稠密,貨殖不敷……凡有商人至島,一應貨物,俱照朝鮮現銀給價,果然一月之間,商人聞風而至。這兩件事,俱是毛鎮南善于養兵之策。
對于袁崇煥與毛文龍事,由于明末清初的歷史錯綜復雜,難免有完全不同的傳聞。 《清代禁毀書目補遺》卷一斥本書云: “大抵荒唐悖謬之談。指斥字句之處,不可殫述,應請銷毀。”故此書極不多見。另有小說《遼海丹忠錄》亦演毛文龍事,內容與觀點與此相近,可參看。
上一篇:《銷夏》簡介|鑒賞
下一篇:《長恨歌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