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白鳥與射師
亦題《射師》。南朝宋志怪小說。劉義慶撰。原載《幽明錄》。《太平御覽》卷四七九、卷九一四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晚晴校注《幽明錄》均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選錄。這是一則精怪故事。敘述:十六國的前秦時(shí),有一位射師路經(jīng)嵩山,看見松樹上有一雙白鳥,像鵠而稍大,又見樹下有條五丈多長的大蛇,正緣樹而上去捉鳥。離鳥還有一丈多遠(yuǎn)時(shí),鳥便展翅欲飛,蛇張口吸之,鳥飛不動。于是你來我往,忽上忽下,爭斗了大約一頓飯工夫,鳥慢慢地處于劣勢,射師拉弓連射三箭,蛇被射死,鳥飛到百步外的山邊去整理羽毛。剎那間,烏云滾滾,驚雷陣陣,嚇得射師腳后跟都轉(zhuǎn)不動了。忽然看見剛才救活的那雙鳥徘徊在他的頭上,羽毛紛紛落下,好像在援救他。像這樣反復(fù)了幾次,雷息電滅,射師得以幸免,鳥也飛走了。小說通過人鳥互救的故事,旨在揚(yáng)善。如果拋開善惡報(bào)應(yīng)的封建迷信色彩不言,單從這互相援救的義舉著眼,作品無疑有其積極意義。作者語言簡潔,精于謀篇。在百許字的短文里,連寫兩事,而且描寫生動,形象鮮明,可見語言表達(dá)力之強(qiáng)。故事先寫人救鳥,再寫鳥救人,兩件事交相輝映,互為因果,又脈意貫通,有一氣呵成之感。值得贊許的是,作者把這兩件事集中在嵩山松樹下這一個場境里,而且短時(shí)間里急遽發(fā)生,迅速收場,情節(jié)及沖突幾乎都在瞬間完成,很有戲劇性。小說文筆細(xì)膩,長于渲染。如寫救鳥一節(jié),蛇“上樹取鳥,未至鳥一丈,鳥便欲飛,蛇張口歙之,鳥不得去。繽紛一食頃,鳥轉(zhuǎn)欲困,射師引弩射三矢,蛇隕而鳥得揚(yáng)。”雖然用墨不多,卻把蛇鳥相斗,射師救鳥的全過程寫得具體詳盡,歷歷在目,而且把蛇的恃強(qiáng)凌弱,吞食良善的兇惡狠毒;鳥的欲斗無力,欲飛不得的怯弱可憐;射師的見義勇為,助困救危的善心義舉都活畫于筆端。而寫鳥救射師一節(jié),卻主要潑墨渲染。由于蛇精作怪,一時(shí)黑云重壓,雷鳴震耳,觸目驚心,忽然雙鳥翩翩飛來,白羽紛紛而下,射師得免于難。這里又巧用映襯,補(bǔ)足了蛇的惡毒,突出了鳥的善美,強(qiáng)化了報(bào)應(yīng)說的主題。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焦度·白魚江郎》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白龜救人》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