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
【釋義】
制造出要攻打東面的架勢,實際上是攻打西邊。讓對方產生錯覺,從而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
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等《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
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典故】
有一年,大將韓信受劉邦之命,帶兵征討叛軍魏王豹。魏王豹任命柏直為大將,率軍駐扎在黃河東岸的蒲坂,扼住黃河渡口,阻止漢軍渡河。此外,柏直還下令搬去民船,不允許民船下河,徹底封死漢軍渡河的道路。
韓信帶軍來到黃河邊,見蒲坂地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心知此處很難攻破。經過再三思索,他想到了一個“聲東擊西”的方法。他讓軍隊駐扎在蒲坂的對岸,周圍都插上漢軍的旗幟,隨后又弄來一些船只。白天讓士兵操練,晚上則舉著燈火,做出調兵遣將、強行渡河之勢。私底下,韓信卻偷偷將漢軍主力調往夏陽,準備從夏陽渡河。
柏直看到漢軍整日操練、吶喊,以為他們真的要從蒲坂渡河。他哈哈大笑道:“韓信可真是笨啊,我這里駐守堅固,固若金湯,再加上黃河水流湍急,想要從這里渡河,真是白日做夢!”
漢軍到達夏陽,開始夜以繼日地制作木桶,上面拴上木排,以此渡河。漢軍偷偷渡到對岸,攻破了魏軍后方安邑。魏王豹倉促應戰,最后被漢軍打敗,被韓信俘虜。
上一篇:墨守成規典故故事|墨守成規釋義
下一篇:外強中干典故故事|外強中干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