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葉丞相:葉衡。《宋史·葉衡傳》:“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第。……知荊南、成都、建康府,除戶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拜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據(jù)《景定建康志》:葉衡于淳熙元年(1174)正月帥建康,二月即召赴行在(當時南宋小朝廷的京都——杭州),其時稼軒正充帥屬。葉氏此時未為丞相,題中丞相之稱當是后來追加的。
上闋的意思是:青山想要和高人說話,它像千騎萬馬一樣連續(xù)迅疾地向人們跑來(不是山在跑,而是山頭的云霧在跑)。可是帶雨的濃云卻徘徊在山頭之間,希望風雨到來可終究沒有來。
下闋的意思是:人們都說腦袋上的頭發(fā),總是因為憂愁而變白。(而)我卻拍手嘲笑江上飛舞的沙鷗,(在風雪來臨之前)滿身都顯示著憂愁。
這首小令寫于淳熙元年(1174)春季,辛棄疾35歲。這年春,辛棄疾做江東撫司參議官,受到江東留守葉衡的重視。這年二月,葉衡“召見行在”,推薦辛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遷倉部郎官。”辛棄疾離建康赴行在,當在八月中秋之后,此詞當作于本年春季葉衡建康赴行在之前。
詞從青山寫起,寫青山要和人們說話,心情急迫,像千騎萬馬撲向人們面前。實際上,青山本不能說話,青山也不可能奔跑,這是寫作者自己的心情,是他急迫地要找志同道合的人述說自己的心情。寫山要說話,山在奔跑,就是把山雨欲來的情景作了擬人化的形象描寫。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直點煙雨,它徘徊在群山之間,要來而終究沒有來,這是作者借登臨金陵賞心亭,面對青山欲雨的情景,希望時代的風雨(抗擊金兵的斗爭)的到來。因為“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而使抗戰(zhàn)志士憂愁、憤恨。所以,下闋直承上闋,點出“愁”字,表達了他對抗戰(zhàn)高潮“望來終不來”的強烈不滿。但作者看到了青山欲雨的現(xiàn)實情景,看到了它的“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的雄渾氣勢,他指出發(fā)白與憂愁有關(guān),拍手歡呼山雨的到來,嘲笑那些在風雨來臨時“一身都是愁”的沙鷗,這就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要求抗戰(zhàn)的強烈感情。
上一篇:(宋)李彌遜《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