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補(bǔ)
明末天祿閣刊本《智囊補(bǔ)》自敘書影
明末天祿閣刊本《智囊補(bǔ)》正文書影
明代文言短篇雜俎類小說集。原名《智囊》,又名《增智囊補(bǔ)》、《增廣智囊補(bǔ)》、《智囊全集》。二十八卷。題“古吳馮夢龍猶龍重輯”。系修訂、補(bǔ)遺二十七卷《智囊》而成。成書于明崇禎初年。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明末天祿閣刊本,藏浙江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明末還讀齋刊本;清初斐齋藏板本;清乾隆巾箱本;上海進(jìn)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明刊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國歷代筆記小說選譯叢書”排印本,199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筆記小說文庫”《明清雜記》影印1935年大達(dá)圖書供應(yīng)社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影印天祿閣刊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排印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jìn)步書局石印本,1997年中國檔案出版社、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影印中央檔案館藏毛澤東評批明刊《智囊》二十七卷本。
《智囊補(bǔ)》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shù)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十部二十八類,每類一卷。將明代以往的子史經(jīng)傳與野史叢談中有關(guān)智慧的各種故事近兩千則,上自經(jīng)國大略,下至市井小智,對其進(jìn)行部類分別,按以評語,同時就在分類和評語中表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全書反映社會內(nèi)容較廣泛,涉及政治管理問題的散見于各部,涉及社會市民生活的小說多集中在閨智、雜智二部。
呂夷簡
宋仁宗皇帝久病廢朝,一天身體見好,緊急召集執(zhí)政大臣,詢問國事。眾人都迅速前往,惟獨(dú)呂夷簡不慌不忙、緩步自如地來到朝堂,皇帝為此非常不高興,責(zé)怪他:“何以姍姍來遲?”呂公從容不迫地說,陛下身體不適,朝野內(nèi)外皆有所聞,如果我慌慌張張地奔跑,容易驚動世人,空惹猜疑。皇帝認(rèn)為呂公這種做法非常得體。
張泳
張泳任杭州地方官時,杭州有一富翁重病將死,向女婿托付家產(chǎn),兒子只有三歲,不懂世事,希望女婿好好照看,并且寫了一個文書,“他日分財以十之三與子而七與婿”。后來其子長大,要求重分家產(chǎn),向官府訴訟。張泳受理此案,女婿將岳父的遺書呈給張公,張公細(xì)閱,稱嘆這位老人是位智者,當(dāng)時兒子年幼,如果不這樣寫兒子恐怕早死婿手,于是三分其財給女婿,七分給其后人。
楊評事
湖州趙三與周生交情較好,兩人約定到南都做生意。趙三攜金登舟,因為天色尚早,在舟中又昏昏睡去。舟子張潮知道他們到遠(yuǎn)方貿(mào)易,必帶重金,于是趁趙熟睡時,將船移到僻靜之處,將趙氏殺死沉在水中。然后便裝模作樣去叩趙家門,呼喊:“孫氏娘子,趙三為何還不來?”孫氏大驚。官府查辦此案,毫無線索,一籌莫展。有一位楊評判,問及張潮喊門的情景,便斷定張潮是兇手。因為“叩門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內(nèi)無夫也”!屬明知故問。張潮在事實面前供認(rèn)不諱。
箕子
商紂王時,每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太陽也因為紂王的行為黯然無光,紂王問左右大臣究竟為什么?有人去問箕子,箕子默默地想,因為紂王無道,太陽為之失色,天下將要滅亡了。全國人皆不知為何,而我獨(dú)知,我的命運(yùn)也很危險,于是以沉醉搪塞人們。
倉卒治盜
婁門二布商乘舟貿(mào)易,一位僧人要求搭船到昆山,船家不答應(yīng),二位商人勸說,他是佛家子弟,我們不妨行善積德。于是答應(yīng)僧人乘船同行。船行到河中間,又趕上四處比較荒涼,忽見僧人拔出鋼刀插在幾案上說,你們要好死,還是要惡死。二子苦苦哀告,僧人說,我本來就不是良善之輩,要想保全尸首,快點(diǎn)跳入湖中。二子說,請允許我們好好吃一頓,死也安心。于是二人燒飯炒菜,趁僧人不注意時,將二碗熱肉扣在和尚頭上,另一人拔出鋼刀,結(jié)果了僧人的性命。
上一篇:《春秋配》介紹|賞析
下一篇:《株林野史》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