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毛滂
惜分飛·富陽僧舍代作別語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短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上闋寫別時境況,前二句是行人眼中看出的伊人,她,紅淚零落,猶如窗前的春花帶露,瑩瑩滴滴;她,黛眉深蹙,卻似窗外的春山簇聚,顰顰依依,與富春的秀麗融為了一體。詞人略去了其余一切,只是寫她的淚眼顰眉,以花露,碧峰引發起對于所在地富春山水的聯想,便別有一種幽蘭般的氣韻,寫眼眉之后,調人又未直接以無語相對,卻以“此恨平分取”居中一墊,更寫出了由望伊到我感,更到惺惺相惜,兩情依依的心理過程。她雙目中、眉心間的幽怨,唯我相知。兩心相連,將離愁別恨各半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此時此地,一切語言、一切行為都是蒼白無力的,唯有默默無語,淚眼相對。
空字是詞眼,換頭過片,下闋由“空”字生發,揭出上闋惜別依依倍常人的底蘊,分二層。“短雨殘云”,也許正是當時的天氣,然而又用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的典故。這里以“短”字見此番相聚之短,接以“殘”字,見離別在即。也許正因為本來就知道此會之短暫,所以相聚的慰安中總有離別的陰影籠罩,同此,寂寞無所憑托之感,原已使愁人空空無意緒,更何況此地一去,后會何期?預想到今宵里游子將深山夜宿,必更有百倍的空空虛虛。也許,只有倩一脈凄凄心香,隨著富春的江潮歸去,歸回愛人的身邊。
下片先補敘暫會又別,后擬想別后境味。這中間,當然是“臨別”之際。這里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這首小詞的結構之妙。臨別已先期在上闋集中抒寫,這樣既造成懸念,又使下闋的回答懸念不致平鋪直敘,而得疏朗空靈之致。
詞人的思神,在小詞曲折的布局中潛流,而山山水水、云云雨雨、朝朝暮暮、深山夜潮,都以這意脈構成了凄迷哀清的氛圍,遂將“短”暫的相聚、“殘”滯的依戀、“空”茫的心態,抒寫得分外感人。無怪乎人們論毛滂詞“何酷似少游(秦觀)也”。(《清波雜志》卷九》)。
上一篇:(宋)蘇軾《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楊在浦《西江月·青龍潭夜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