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爭》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選自《孫子兵法》。春秋孫武作?!败姞帯?,即“兩軍兩對而爭利”之意。今人郭化若說:“《軍爭篇》講的是在戰略進攻的意圖之下,怎樣爭取有利的條件和掌握主動以求得戰役的勝利。軍爭的意思就是說,兩軍相爭要爭取先機之利,先就是先發制人?!?《中華活葉文選》合訂本二)今人吳如嵩《孫子兵法淺說》:“主要論述爭取先機之利及特殊情況下的作戰原則,通篇以‘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為指導,論述軍隊在開進和接敵運動中抓住戰機的問題。……所謂戰機,孫武在本篇談到了兩方面的內容:第一,軍隊開進時,如能變迂回遠路為直達,變患害為有利,就可以先敵占領有利地形”;“第二,軍隊接敵運動時要密切協同,利用‘四治戰法’(治氣、治心、治力、治變)抓住戰機,奪取勝利?!?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maozedo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如果進攻之敵在數量上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甚遠,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生變化,便只有等到敵人深入根據地,吃盡根據地的苦楚……這種時候,敵軍雖強,也大大減弱了;兵力疲勞,士氣沮喪,許多弱點都暴露出來。紅軍雖弱,卻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此時雙方對比,往往能達到某種程度的均衡,或者敵軍的絕對優勢改變到相對優勢,我軍的絕對劣勢改變到相對劣勢,甚至有敵軍劣于我軍,而我軍反優于敵軍的事情。江西反對第三次‘圍剿’時,紅軍實行了一種極端的退卻(紅軍集中于根據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為當時的‘圍剿’軍超過紅軍十倍以上,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勢?!贝似饕撌鋈绾蜗葦碃幦≈苿贄l件,取得有利的作戰地位問題,并提出了“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的著名軍事原則。論點鮮明,層次清晰。語言質樸簡勁,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增強了文章的邏輯力量,又使得文氣縱橫,其勢如斬釘截鐵。故宋人鄭厚評道:“孫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當盡心焉。其詞約而縟,易而深,暢而可用?!?《藝圃折衷》)
上一篇:《再游玄都觀》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凱風》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