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毛健
浪淘沙·簾外雨瀟瀟
簾外雨瀟瀟,妝點無聊。聲聲滴向不眠宵。賴是階前春意淺,未放芭蕉。窗紙一條條,風又飄搖。半昏燈蕊被香消。這段凄涼無處著,寄在梅梢。
這首詞抒寫春雨長夜中的凄涼孤寂之情。上片以夜雨開端,并連用三句來寫雨況:那淅淅瀝瀝、連綿不斷的春雨,仿佛是專門沖著詞人而來。愁人怕聽三更雨,更何況雨通宵不斷。早春時節,詞人本已感到百無聊賴,這雨自然更使人悒郁,“妝點無聊”,措辭新穎而幽默。三句寫夜雨之景,亦抒心中之情。詞人徹夜不寐,足見其愁思綿長、孤寂難熬。歇拍兩句轉折詞意,挽住愁勢。“賴是”,即幸是。“春意淺”點明早春季節。此刻值得慶幸的是,早春芭蕉,葉未舒展,不會出現雨打芭蕉,更令人傷心不堪的場面。因此,詞人自覺寬慰,愁情亦有所緩解。
過片兩句承瀟瀟雨聲而狀飄搖風勢,重新拾起凄涼意緒。風,把窗紙撕成一條一條,其勢之兇猛,其聲之凄厲,不言自明。詞人心緒又被攪亂。此處描寫,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無聲勝有聲。第三句是上片“不眠宵”的具體說明,有了它,不眠之夜才得以形象化。詞人以“半昏”狀“燈蕊”,直把雨驟、風急、夜深、諸多難寫之景顯現目前。“被香消”,則把不眠之人擁被反側之狀和長夜漫漫之景形象托出。語詞平易而內蘊深厚。早春之夜,雨瀟瀟,風飄搖,雨雜風聲,風助雨勢,夜空回蕩著凄清悲愴。詞人騷屑不寧,愁思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看來已無計可消除。于是,他突發奇想,為這段無處著落的凄涼之情安排一個處所——“寄在梅梢。”“梅梢”,指報春之梅花。對應上片末句之“芭蕉,又落實“春意淺”之語意。以景結情,情在景外。此處“梅梢”,或以為系“眉梢”之諧音,指這段孤寂的酸楚無處排遣,只能緊鎖雙眉,承受痛苦,亦可備一說。
上一篇:《曹溪驛折桃花一枝數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下一篇:(宋)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