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出版。這部選集計劃編三集,現已出版二集。主要選輯建國以來搜集整理的我國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間長詩。每集擬收十首長詩。篇幅過長的作品采取節選的辦法,選錄其中能獨立成篇的章節。每首長詩均附有短文,對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產生經過、流傳影響以及整理的情況作以扼要的說明。第一集,收《阿詩瑪》(彝族)、《創世紀》(納西族)、《仰婀莎》(苗族)、《瑪納斯—第四部凱耐尼木》(柯爾克孜族)、《雙合蓮》(漢族)、《特華之歌》(壯族)、《梅葛一第一部創世》(彝族)、《召樹屯》(傣族)、《重逢調》(僳僳族)、《嘎達梅林》(蒙古族)等長詩。第二集,收《阿細的先基》(彝族支系阿細人)、《哈梅》(苗族)、《智勇的王子喜熱圖》(蒙古族)、《薩里哈與薩曼》(哈薩克族)、《我的幺表妹》(彝族)、《哭出嫁》(漢族)、《娥并與桑洛》(傣族)、《尕豆妹與馬五哥》(回族)、《錦雞》(土家族)、《唱離亂——〈嘹歌〉之五》(壯族)等長詩。這部選集,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建國后三十年間我國民間文學工作在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我國民間文學遺產豐富多彩的真實面貌,和各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詩歌創作實踐中形成的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為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時代的新詩歌提供了有益的養料。
上一篇:孫宜君《中國歌謠選(第一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羊子《中國狂想曲》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