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吉鵬
風箏想飛上天,
被一縷游絲系定了;
上去,下來,
嗡嗡的不知怨誰哩?
“不要叫了,放了你罷!”
游絲依依的斷,
風箏翩翩的飛了!
白的云,青的天,
孤零零的飄游著的它,
又回憶那時牽縈著的滋味來。
俞平伯
這首詩首節(jié)寫風箏的哀怨,欲飛不能,“被一縷游絲系定”,這是對自由的渴望。第二節(jié)寫游絲斷了,風箏“翩翩的飛”,自由了。第三節(jié)寫風箏的孤獨,青天白云之中,“孤零零的飄游”,“又回憶那時牽縈的滋味”。詩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寫了一段情感的歷程。從某種精神束縛中解脫出來以后,卻又落入了孤獨和寂寞。這似乎是“五四”浪潮喚起的一代知識分子共同的一段精神體驗。
這首詩的寫景比較清麗、生動、活潑,朱自清在《冬夜·序》中說俞平伯詩“寫景抒情,清新婉曲”,就是指這類詩。風箏和游絲的擬人化描寫,簡直出神入化,形聲俱全。語句流暢,音調和諧,散溢出獨特的芬香。
俞平伯的這首《斷鳶》,令人想起郭沫若與于立忱女士(于立群之妹)唱和的詩。1936年12月16日,郭沫若同郁達夫在日本一同去訪于立忱,于立忱寫詩作《詠風箏》:“碧落何來五色禽,長空萬里任浮沉。只因半縷輕絲系,辜負乘風一片心。”郭沫若和詩《斷線風箏》:“橫空欲縱又遭禽,掛角高瓴月影沉。安得恒娥宮里去,碧海晴天話素心。”于立忱詩寫風箏對自由的渴望;郭沫若詩則寫斷線后的風箏孤寂地掛角高瓴,陷入新的不自由。這兩首詩的意境結合起來,就成了俞平伯詩的內容了。這倒是令人饒有趣味的比較了。
上一篇:斷章
下一篇: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