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景華
靜得像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
那天竹上密葉遮不住的珊瑚,
那碧桃,在朝暾里運氣的麻雀。
春光從一張張的綠葉上爬過。
驀地一道陽光晃過我的眼前,
我眼睛里飛出了萬支的金箭,
我耳邊又謠傳著翅膀的摩聲,
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邏巡……
忽地深巷里進出一聲清籟:
“可憐可憐我這瞎子,老爺太太!”
聞一多
這首詩共十行分為兩段,前八句為第一段,后兩句為第二段。第一段的前四句寫出了色彩明麗、生趣盎然的明媚的春光。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幅明媚的“春光圖”:綠的天竹,紅的碧桃,綠紅相映,密葉繁枝,紋絲不動,再加上密葉遮不住的珊瑚,運氣閉目無聲的麻雀,這一切都靜得象入定了的一般。一切都被這明媚的春光溶化了。然而靜中有動,和煦的春光從一張張的綠葉上爬過。這就使得所寫景物色彩更加明麗,這簡直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令人心曠神怡。
但詩人并不停留在寫景狀物上,在后四行詩中又放開情懷使思想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前兩句寫詩人在這明媚春光中的切身感受:溫暖的春光噴射出萬道金光,普照大地,此情此景詩人好象置身于一個美好的仙境,后兩句寫詩人的幻想:耳旁響著摩摩的翔音,仿佛有一群天仙在空中邏巡,把幸福帶給人間,這種幻想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詩人的幻想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豐富的生活和知識是詩人幻想得以翱翔的翅膀,當然,善于獨創性地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更是詩人進行藝術想象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這種美麗的春光在那黑暗的社會里是不存在的,由于詩人對其耿耿于懷,就以幻覺的形式出現了。四句詩寫得極美、極含蓄。但詩人的感情并未滯留于這明媚的春光中,而是另有所想。
第二段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乞討的瞎子的畫面:
忽地深巷里進出一聲清籟:
“可憐可憐我這瞎子,老爺太太!”
乞討瞎子的一聲清籟使人心碎,它把人們從美好的幻想中拉回到殘酷無情的現實生活中來。明媚的春光也好,美麗的天使也好,它們絲毫也不能清除人民的苦難。到此詩的主題也表達出來——詩人無情地抨擊黑暗的社會,對苦難的人民予以無限的同情和關切。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構思的奇特新穎,詩人繪制的兩個畫面:明媚的春光與嚴酷的人世現實,這二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讀者可以在想象中把它們聯系起來,美麗的春光好像一面鏡子,把一個乞討瞎子的畫面映照得更加鮮明,構思奇特新穎,驚心動魄,二者形成強烈的對照,這就使主題思想表現得既深蘊又含蓄。聞一多的創作受美國意象派詩的影響,意象派詩人講“脫節”,用情緒來串連詩的意象,詩中好用暗示,但不用系詞把有關內容聯系起來,讀者要通過自己的聯想才能把詩意組織起來。《春光》就正做到了這點。
聞一多提倡新格律詩“三美”的理論在這首詩中既有體現又有突破,比如在“建筑美”方面,打破了《死水》那樣每節詩行數相等的程式,而是使前后段有重、輕之分,前段重后段輕,將明媚的春色與黑暗的社會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較好地突出了詩歌主題。從每行的字數看還是整齊的,共十行,每行都是十二個字。詩歌也體現了“音樂美”,兩句押一韻,隨即換韻。體現“繪畫美”更為明顯,整首詩如同一幅油畫那樣色彩鮮明,特別是自然意象如天竹、珊瑚、碧桃、甚至運氣的“麻雀”、飛出的萬支“金箭”……等這些詞藻都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上一篇:斷鳶
下一篇: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