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列御寇·杞人憂天
先秦寓言小說。舊題列御寇撰。原載《列子·天瑞》。朱靖華選注《先秦寓言選釋》,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中國古代寓言選》,劉學林、遲鐸《先秦兩漢寓言選萃》均選入。作品敘述: 有一個杞國人整天憂慮不安,害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自己無處容身,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另外有一個人,為他的憂慮而擔心,便向他解釋:“天,不過是聚集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氣,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動,怎么還憂慮天會塌下來呢?”那個杞國人一聽,越發擔憂地問:“天果真是聚集的氣體,那么太陽、月亮、星辰等,不會掉下來嗎?”給他解釋的人說: “太陽、月亮、星辰,是聚集的氣體中有光亮的,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人。”那人又問: “那么地陷下去怎么辦?”解釋的人說: “地,不過是聚集起來的土塊罷了,它填滿了所有的地方,沒有一處沒有土塊,你行走踐踏,整天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憂慮它會陷下去呢?”那個杞國人一聽,疑慮消除了,非常高興。給他解釋的人也如釋重負,滿意地笑了。作者借此寓言,本以宣揚其不可知論的觀點:“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人們一般把它看作是對那些謹小慎微、常懷不必要或無根據憂懼的自憂者的諷刺。后衍化為成語,簡稱“杞憂”。其實,杞人所憂,固為常人之惑,也還是認真地提出了問題。那個開導者所講的道理,是我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研究的積極成果的反映,含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不過,要說天決不會崩墜,地決不會壞,這也不免有些形而上學的味道。作品主要通過對話來表現他們認真探討自然現象的求實精神。提出問題者態度鄭重,回答問題者情態亦嚴肅。“曉者”對那個“憂天地崩墜”的杞人毫無嘲弄之惡意,而是以同情之心去作善意的勸解,這種關系,在古代知識分子和勞動人民之間實為可貴。故事的心理描寫也較出色。作者完整而真實地描寫了人物由 “憂”而“喜”的心理變化過程,使得杞人這一形象鮮明生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李白曾在《梁父吟》中說:“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其用此典則含諷意,已離開了原故事的思想傾向。
上一篇:《秦漢·韓嬰·李離為大理》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戴祚·楊丑奴》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