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中①,禁中初重木芍藥②,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③。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輦從④。詔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⑤,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詞為?”遂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⑥,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等宿醒未解,因援筆賦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⑦,會向瑤臺月下逢⑧。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⑨。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⑩,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持頗羅梨七寶杯⑾,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飾繡巾重拜上意。
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烏皮之縫為深恥⑿,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謂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碧骖H深怨之。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悍而止。
(《松窗雜錄》)
注釋①開元——唐玄宗李隆基年號(713—741),是唐王朝的極盛時期。②禁中——宮中。③興慶池——即興慶宮南的龍池。興慶宮位于長安城東南,史稱“南內”,是唐玄宗聽政和居住的地方。沉香亭,立于興慶宮的龍池東岸,其亭全部為沉香木建筑,故名。④步輦(nian)——古時用人拉的車叫輦,秦以后,去輪為輿,改由人抬,叫步輦,為皇帝皇后所乘。⑤李龜年——唐代宮廷樂師。善歌,又善奏羯鼓、篳篥。玄宗時倍受賞識,在梨園供職,能自撰歌曲。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⑥翰林學士——唐玄宗時始以文學侍從官選充,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絕密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討伐令等),因此參預機要,號稱“內相”。李白在玄宗時,供奉翰林。⑦群玉山——傳說女神王母娘娘的居所。⑧瑤臺——王母娘娘的宮殿瑤池。⑨飛燕——即趙飛燕,是西漢成帝的皇后,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傳說她身輕似燕,能立在人托的盤子上跳舞。⑩梨園弟子——梨園,是唐玄宗時教練宮廷歌舞藝人的地方。玄宗曾選坐部伎子弟300人和宮女數百人于梨園學歌舞,稱為“皇帝梨園弟子”。梨園弟子是對梨園歌舞藝人的稱謂。(11)太真妃——即楊貴妃楊玉環,她初為壽王瑁妃,入道號太真,進宮后得寵于玄宗,冊封貴妃。曉音律、善歌舞。(12)高力士——唐朝宦官。武則天時入宮中。唐玄宗即位,引置左右,為內給事。開元初,知內侍省事,特加寵信,四方奏請,皆由他審閱呈進。
賞析李濬的《松窗雜錄》是記錄唐代皇帝、后妃、卿相軼聞瑣事的一部筆記。作品以真人真事為基礎,進行了適度的夸張和虛構,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極富隨筆味道。這篇記述李白在沉香亭吟詩賦詞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瑣事的記述中表現人物性格是本文的突出特點。
沉香亭座落在興慶宮南龍池的東岸,亭下種著各色名貴牡丹,“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無所不有。當牡丹盛開,爭媚斗艷之時,唐玄宗乘月夜與楊貴妃前來觀賞。下令挑選最佳樂工奏樂唱歌以助興。正當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玄宗說:今天“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詞為?”于是命令李龜年手持“金花箋”速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以賦新詞。在這小小的變故之中,暴露了玄宗的耽于聲色。誰知李白已酩酊大醉,承旨時還“宿醒未解”。在這種情況下,他“援筆賦之”,寫出三首《清平調》。三言兩語就勾勒出李白敏捷的才思。當然,最能表現李白才華的還是那三首援筆立就的《清平調》。第一首贊美楊貴妃的容貌如同帶露的牡丹,人世罕見,只有仙子才能與之媲美;第二首贊美楊貴妃如同一枝含露的紅牡丹那樣艷麗而芳香,只有那新妝初扮的趙飛燕才與之相似;第三首是描繪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欣賞名花和美人就會消除一切煩惱憂愁。玄宗讀后大喜,命令梨園弟子調弦試音,讓李龜年演唱。楊貴妃品酌美酒,笑領歌意,表現得驕矜自得。玄宗為了貴妃的歡欣,也吹起玉笛伴奏,并“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在動作表情的描寫中活現出他們尋歡作樂的情景。李白因三章《清平樂》博得玄宗賞識。高力士因李白曾于玄宗前讓其脫靴,深以為恥,忌恨在心,趁楊妃重吟李詞之機,口出讒言,激起楊妃的怨恨。因此,“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悍而止。”楊妃的刻忌、高力士的狡詐,在敘事中自然地顯露出來。
上一篇:《握手》原文|賞析
下一篇:《瞻仰列寧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