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街小景·柯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雨,悒郁而又固執地傾瀉著。那淙淙的細語正編織著一種幻境,使人想起遼闊的江村,小樓一角,雨聲正酣,從窗外望去,朦朦朧朧,有如張著紗幕,遠山巔水墨畫似地逐漸融化,終于跟雨云融合作一處。我又記起故鄉的烏篷船,夜雨淅淅地敲著竹篷,船頭水聲汩汩。——可是一睜眼我卻看見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連夢的翅膀也無從回翔的斗室。我獨自闌珊地笑了。
誰家的無線電,正在寂寞中起勁地唱著。——像是揶揄,或者說諷刺。
雖然下著雨,氣壓低得像簾幕低垂。黃梅季特有的感覺,仿佛一個觸著珠網的飛蟲,身心都緊貼在那粘性的絲縷上。推開半閉的窗,雨絲就悄悄地飛進來,撲到臉上,送來一點并不愉快的涼意。
蟻群排著不很整齊的陣列,在窗下墻上斜斜地畫了一條黑線,從容地爬行著,玲瓏的觸角頻頻搖動,探索著前面的路。這可憐的遠征的隊伍,是為了一星半粒的食糧,或是地下的巢穴也為淫雨所浸沒了?剛爬到窗欞上,卻被一片小小的積水所阻,徬徨一陣,行列便折向下面,成了一個犄角。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雨腳忽然收了。厚重的云堆慢慢移動,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有一片炙人的陽光灑下。是羞于照臨這個不潔的都市嗎?有如一個嬌怯的姑娘,剛探出頭就又下了窗簾。于是留下了陰暗——仿佛比先前更濃的陰暗。且多了一種濕膩的懊熱,使人煩躁。
雨又急驟地落下,忽然又停了。
傍晚倚窗。新晴的天,西邊紅得出奇,仿佛要補足過去的灰暗。我記起鄉間老農的傳說:這是“大水紅”,預告著水災的。我乃不禁有陸沉之憂了。
滿地積水,將一條街化裝成一道河,只是中間浮著狹窄的河床。這雖是江南,而我們所缺少的正是一滴足以潤澤靈魂的甘泉,有如置身戈壁。眼前的一片汪洋,許多孩子所喜愛,他們跣著雙腳,撩起褲管,正涉著水往來嬉謔。
公共汽車如大鯨魚,泅過時卷起一帶白浪,紛飛著珠沫,且有清澈可聽的激響的水聲,孩子們的哄笑送它逐漸遠去。黃包車渡船似地來往,載渡著一些為衣冠所束縛而不愿意裸出腳來的人們;而一邊卻另有一群苦力,身體傾斜,用他們醬色的臂膀,在推動著一輛為積潴所困的雪亮的病車,這意外的出賣勞力的機會!
一個赤膊者佇立在行人道邊,用風景欣賞家們的姿態靜靜地看著這奇異的水景,看了一陣,就解下頸上烏黑的白毛巾,蹲在水里洗起臉來。另一個少年卻用雙手掬起水來喝著。人世間的一切,對他們仿佛都是恩惠。
一種不經見的情境逗引著我的興味,而早上從新聞上得到的印象卻織接成連續的畫面,從水里浮起,清清楚楚的顯印在我的眼前了。——那是一個關于雨的故事,或者說是悲劇。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戰爭奪去了親人,留著他孤單的一個,開始流浪生活。他輾轉飄泊到這五百萬人口的城市,做著糖果販賣者。可是生活程度跟著季候的熱度飛升,幾天的淫雨又困阻著謀生的路,僅有的本錢經不住幾天坐吃,空空的雙手,空空的肚子,生計幻成一個巨大的恐怖的黑影。在崎嶇多歧的人生路上,他選取了最難走然而最近便的一條,一腳越過了生的王國,跨進了死的門閾。
年輕的靈魂淹沒在一片水里。——生命的怯弱呢,雨的殘酷呢?……
夜間,有撩人的月色。云鱗在藍空上堆出疏落有致的圖案。
積水似乎淺一點了,人行道上已經可以行人,只偶有汽車從水中馳過,還受著浪花的侵蝕。
從未有過的寧靜。風無聲地吹起一街漣漪,迎著月光閃耀著銀色,遠處的微波擺動街燈的倒影。是這樣奇異的、幻覺的水國風景,缺少的只是幾只畫舫,一串歌聲了。
轉過街角,我解放了幾天來拘羈的腳步。
很少行路人,除了我當前的兩個:一個挾著藍花布的破棉被,一個拿了席子跟掃帚。是找尋什么的?他們低著頭一邊走一邊四處察看,沉默如同一塊頑石鎮在他們身上。到一處比較干燥的地方,他們停步了,一個用掃帚輕輕掃了幾下,就在地上攤開了卷著的席子;另一個也就鋪上棉被。
“今晚還露宿嗎?”我不禁吐露了我的疑問。
“唔,在屋子里就得飼臭蟲。”拿掃帚的咒詛似地說。
我看了他一眼,是胡桃似的多皺而貧血的臉。天上的云在厚起來,月亮一時隱沒在云里了。我低低地說了一句,似乎自語,哀憐的,卻又仿佛有點惡意似的,“天恐怕要下雨。”
他自始至終連正視也沒有給我一下。“下了雨再進屋里去吧。”咕嚕著算是回答,身體卻已經在潮濕的地上倒了下去。
“要生病的。”可是我沒有勇氣再開口了。病對于他們算什么呢?
我這才看見,不遠處早有一個露宿者在做著好夢。連席子也沒有,墊著的是幾張報紙,已經完全濕透了,入夢的該是一身稀有的清涼吧?再走過幾步,一家商店的門前又躺著四五個,蜷縮著擠作一堆。——上面有遮陽,底下是石階,那的確是燥爽的高原地帶,不會有水災的。什么幸運使他們占了這樣的好風水!
多么殘酷的生活的戰爭呵,可是人們面對著戰爭。他們就是這樣地活著,而且還要生存下去……
夜半,夢醒時又聽到了奔騰的雨聲。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一日
梅雨,又稱黃梅天,是每年初夏在江南地區的一種獨特氣象。梅雨季節,陰雨連綿匝月,氣壓低,又濕又悶。梅雨的正常出現,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但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往往造成諸多不便。《雨街小景》通過描繪梅雨季節上海都市的某些街頭景象,表現了當時社會下層民眾的苦難生活境況。
從梅雨季節的自然景象落筆,逐漸涉及梅雨季中耳聞目睹的社會景象,以陰暗濕冷的自然景象作為悲慘愁苦的社會景象的鋪墊與烘托,用自然景象與社會景象的融匯交織,構成憂郁苦悶的意境,是《雨街小景》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而無論對自然景象還是對社會景象,都作多側面、多層次的描繪、渲染,則是這篇作品最足稱道的藝術技巧。
例如對梅雨季節自然景象的描繪。作品抓住陰雨連綿又時降時收的典型特征,既寫降雨時的狀況,又寫“雨腳”暫收時的情景。寫降雨,突出淫雨的連綿不絕,傾瀉如注。先后用“雨聲正酣,從窗外望去,朦朦朧朧,有如張著紗幕”,“雨又急驟地落下”,“奔騰的雨聲”等有音響、有形態的字句,表現一天之中的白日和夜晚,即有三次大雨接連而下的情況;既以簡潔明晰的線條勾勒出梅雨季節陰霾滿天、氣壓低沉的特定景象,又為城市街道所以出現積水并由此影響到民眾生活的原因,作了必要的交代。寫雨腳暫收,強調兩場大雨之間短暫的晴明溫和氣氛,如厚云慢移,“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有一片炙人的陽光灑下”;如“西邊紅得出奇”;如夜晚藍空中出現的云鱗和“撩人的月色”等。與描繪梅雨傾瀉情景時多用聲響加以烘托有所不同,作品描繪雨收天晴的景象時,多用色彩加以渲染。而這些音響、色彩的起伏變幻,與作品中的情感抒發相映成趣,同時也有效地豐富和加強了作品整體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
作品對梅雨季節社會景象的描繪也一樣。街道中滯潴不退的積水,積水中如魚泅般行駛的車輛,積水中歡笑嬉戲的孩童和為生計奔忙的黃包車夫與推車人,用積水搓洗毛巾的赤膊者和手掬積水而飲的少年,再加上十七歲的流浪者因連日淫雨造成生計艱難而自殺的傳聞,直到許多窮苦人的街頭露宿,每一個“小景”都是一幅獨立的畫圖,都有獨立的情致意蘊,而這些“小景”串接組合在一起,又構成了凄風苦雨中都市窮苦民眾生活境況的歷史留影。隨著一幅幅“小景”的次第展現,到作品結尾處,讀者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情不自禁地吟嘆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詩句。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所有抒情散文寫作的共同技法,《雨街小景》也不例外。在描繪梅雨天的自然景象時,作品多穿插作者自身悒郁惆悵情緒的表白,在描繪梅雨天的社會景象時,作品更多抒發傾訴的,是對窮苦民眾生活境況的真誠同情,對他們的苦難命運的深摯憂慮,其中自然也包含著對不平等社會的憎惡,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譴責。《雨街小景》真切顯明地展示了作者在民族危難之際憂國憂民的悒郁惆悵心情和悲天憫人、同情貧苦的人道主義精神。
上一篇:《雨·樓適夷》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雜感·魯迅》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