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的一本論述未來社會的著作。本書根據紐約基礎圖書出版公司1973年版譯出,由商務印書館在1984年12月出版。全書共分6章,共42萬字。作者在本書中以“工業社會”作為研究的概念單位,提出了這樣的命題:在今后30年至50年間,我們將看到被稱作為“后工業社會”的出現,同時以美國作為實例,致力于研究未來西方社會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影響。第1章以馬克思理論為起點,討論先進工業社會中社會發展的理論問題。第2章在美國的結構范圍內探討后工業社會五個主要方面中的兩個:從產品生產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和職業比例曲線的變化。第3章主要討論知識和技術的各個方面。指出后工業社會必然是一個更加有意識地制定決策的社會,而西方社會劃分階層的兩個主要軸心是財產和知識。第4章談論經濟化方式的局限性及其與社會學化方式間的緊張關系。第5章的主題是我們對社會抉擇和社會計劃的看法和制定計劃的工具需要更新,并適應社會的發展。第6章主要討論科技治國論決策和政治性決策的關系。這篇關于社會預測的論文提出了極其新穎大膽的預見思想,在對未來西方社會的探索中,從技術分析聯系到產業結構、階級結構、權力中心,管理體制等方面,涉及面廣,見解獨到,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對于我們了解西方社會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有啟發作用,以使我們關注現代社會正在經歷的巨大的科技革命,確定自己的觀點和對策。全書語言簡潔流暢,資料豐富、數據確鑿,條理清晰,但也應看到由于作者的局限所引起的若干問題,應正確鑒別和理解本書的真正價值所在。
上一篇:《名利場》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吳下諺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