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臨漢隱居詩話
詩話著作。宋魏泰撰。魏泰,字道輔,號溪上丈人,襄陽(今屬湖北)人。其姐夫曾布為王安石變法重要人物,他本人與王安石、沈括、呂惠卿、章惇等也都有交往。徽宗崇寧、大觀中章惇曾欲官之,不就。著有《臨漢隱居集》(已佚)、《東軒筆錄》等。《臨漢隱居詩話》一卷,七十則,為其晚年所作。該書以論評為主,兼及記事。書中于唐盛稱杜甫,對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韓(愈)、劉(禹錫)以及賈島、杜枚等均有微詞;于宋則獨尊王安石,至稱:“荊公,大儒也,孟子后一人而已。雖萬世之下,聞其風宜企慕之。”可謂推崇備至。其詩學理論,主“馀味”說,如稱:“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隱,及乎感會于心,則情見于詞,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將盛氣直述,更無馀味,則感人也淺,烏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況厚人倫,美教化,動天地,感鬼神乎?”又稱:“凡為詩,當使挹之而源不窮,咀之而味愈長。至如永叔之詩,才力敏邁,句亦清健,但恨其少馀味耳。”魏泰從傳統的儒家詩教觀念出發,認為要發揮詩歌的教化作用,必須充分注意詩歌“事詳情隱”的特點,通過耐人咀嚼的“情”和“詞”來感染讀者、打動讀者,而不應“盛氣直述,更無馀味”。但他同時又強調:“詩主優柔感諷,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張也。”則未免囿于儒家詩教的“溫柔敦厚”傳統,失之片面。書中還對黃庭堅的詩作提出了批評,認為黃庭堅“專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綴葺而成詩,自以為工,其實所見之僻也。故句雖新奇,而氣乏渾厚。”魏泰在當時江西詩派方興未艾之際,率先對黃詩提出這樣的批評,開啟了后來一些詩人和詩論家批評江西詩派的先聲。魏泰由于受到黨爭的影響,評論不免有偏頗之處,但也并不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的那樣“堅執門戶之私,而甘與公議相左”。有《歷代詩話》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中越詩緣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丹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