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牧·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馮牧
我在西雙版納的美妙如畫的土地上,幸運地遇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
很多人都聽說過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和蝴蝶會的故事,也讀到過不少關于蝴蝶會的奇妙景象的文字記載。從明朝萬歷年間的《大理志》到近年來報刊上刊載的報道,我們都讀到過關于這個反映了美麗的云南邊疆的獨特自然風光的具體描述。關于蝴蝶會的文字記載,由來已久。據我所知道的,第一個細致而準確地描繪了蝴蝶會的奇景的,恐怕要算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了。在三百多年前,這位卓越的旅行家就不但為我們真實地描寫了蝴蝶群集的奇特景象,并且還詳盡地描寫了蝴蝶泉周圍的自然環境。他這樣寫著:
“……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冽可鑒。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這是一幅多么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麗的景象!無怪乎許多來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設法去觀賞一下這個人間奇觀了。但可惜的是,勝景難逢,由于某種我們至今還不清楚的自然規律,每年蝴蝶會的時間總是十分短促并且是時有變化的;而交通的阻隔,又使得有機會到大理去游覽的人,總是難于恰巧在那個時間準確無誤地來到蝴蝶泉邊。就是徐霞客也沒有親眼看到真正的蝴蝶會的盛況;他晚去了幾天,花朵已經凋謝,使他只能折下一枝蝶樹的標本,惆悵而去。他的關于蝴蝶會的描寫,大半是根據一些親歷者的轉述而記載下來的。
我在七八年前也探訪過一次蝴蝶泉。我也去晚了。但我并沒有像徐霞客那樣悵然而返。我還是看到了成百的蝴蝶在集會。在一泓清澈如鏡的泉水上面,環繞著一株枝葉婆娑的大樹,一群彩色繽紛的蝴蝶正在翩翩飛舞,映著水潭中映出的倒影,確實是使人感到一種超乎常態的美麗。
以后,我遇見過不少曾經專誠探訪過蝴蝶泉的人。只有個別的人有幸遇到了真正的蝴蝶盛會。但是,根據他們的描述,比起記載中和傳說中所描述的景象來,已經是大為遜色了。
其實,這是毫不足怪的。隨著公路的暢通,游人的頻至,附近的荒山僻野的開拓,蝴蝶泉邊蝴蝶的日漸減少,本來是完全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而且,如果我們揭開關于蝴蝶會的那層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的帷幕,我們便會發現:像蝴蝶群集這類罕見的景象,其實只不過是一定的自然環境的產物;而且有些書籍中也分明記載著,所謂蝴蝶會,并不是大理蝴蝶泉所獨有的自然風光,而是在云南的其他的地方也曾經出現過的一種自然現象。比如,在清人張泓所寫的一本筆記《滇南新語》中,就記載了昆明城里的圓通山(就是現在的圓通公園)的蝴蝶會,書中這樣寫道:
“每歲孟夏,蝴蝶千百萬會飛此山,屋樹巖壑皆滿,有大如輪、小于錢者,翩翻隨風,繽紛五彩,錦色燦爛,集必三日始去,究不知其去來之何從也。余目睹其呈奇不爽者蓋兩載。”
張泓是乾隆年間人,他自然無法用科學道理來解釋他在昆明看到的奇特景象;同時,由于時曠日遠,現正住在昆明的人恐怕也很少有人聽說過在昆明城里還曾經有過這種自然界的奇觀。但是,張泓關于蝴蝶會的繪影繪色的描寫,卻無意中為我們印證了一件事情:蝴蝶的集會并不只是大理蝴蝶泉所獨有的現象,而是屬于一種云南的特殊自然環境所特有的自然現象,屬于一種氣候溫煦、植物繁茂、土地肥腴的自然境界的產物。由此,我便得出了這樣一個設想:即使是大理的蝴蝶逐漸減少了(正如歷史上的昆明一樣),在整個云南邊疆的風光明麗的錦繡大地上,在蝴蝶泉以外的別的地方,我們一定也不難找到像蝴蝶泉這樣的詩情濃郁的所在的。
這個設想,被我不久以前在西雙版納旅途中的一次意外的奇遇所證實了。
由于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我看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一次完全可以和徐霞客所描述的蝴蝶泉相媲美的蝴蝶會。
西雙版納的氣候是四季常春的。在那里你永遠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好的季節。就在這樣的季節里,在傣族的潑水節的前夕,我們來到了被稱為西雙版納的一顆“綠寶石”的橄欖壩。
在這以前,人們曾經對我說:誰要是沒有到過橄欖壩,誰就等于沒有看到真正的西雙版納。當我們剛剛從瀾滄江的小船踏上這片密密地覆蓋著濃綠的植物層的土地時,我馬上就深深地感覺到,這些話是絲毫也不夸張的。我們好像來到了一個天然的巨大的熱帶花園里。到處都是一片濃蔭匝地,繁花似錦。到處都是一片蓬勃的生氣:鳥類在永不休止地囀鳴;在棕褐色的沃土上,各種植物好像是在擁擠著、爭搶著向上生長。行走在村寨之間的小徑上,就好像是行走在精心培植起來的公園林蔭路上一樣,只有從濃密的葉隙中間,才能偶爾看到烈日的點點金光。我們沿著瀾滄江邊的一連串村寨進行了一次遠足旅行。
我們的訪問終點,是背倚著江岸、緊密接連的兩個村寨——曼廳和曼扎。當我們剛剛走上江邊的密林小徑時,我就發現,這里的每一塊土地,每一段路程,每一片叢林,都是那樣地充滿了秾麗的熱帶風光,都足以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絕妙風景畫面。我們經過了好幾個隱藏在密林深處的村寨,只有在注意尋找時,才能從樹叢中發現那些美麗而精巧的傣族竹樓。這里的村寨分布得很特別,不是許多人家聚成一片,而是稀疏地分散在一片林海中間。每一幢竹樓周圍都是一片豐饒富庶的果樹園;家家戶戶的庭前窗后,都生長著枝葉挺拔的椰子樹和檳榔樹,綠蔭蓋地的芒果樹和荔枝樹。在這里,人們用垂實累累的香蕉樹作籬笆,用清香馥郁的夜來香樹作圍墻。被果實壓彎了的柚子樹用枝葉敲打著竹樓的屋檐;密生在枝椏間的菠蘿蜜散發著醉人的濃香。
我們在花園般的曼廳和曼扎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我們參觀了曼扎的辦得很出色的托兒所;在那里的整潔而漂亮的食堂里,按照傣族的習慣,和社員們一起吃了一餐富有民族特色的午飯,分享了社員們的富裕生活的歡快。我們在曼廳旁聽了為布置甘蔗和雙季稻生產而召開的社長聯席會,然后懷著一種充實的心境走上了歸途。
我們走的仍然是來時的路程,仍然是那條濃蔭遮天的林中小路,數不清的奇花異卉仍然到處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在路邊的密林里,響徹著一片鳥鳴和蟬叫的嘈雜而又悅耳的合唱。透過樹林枝干的空隙,時時可以看到大片的平整的田疇,早稻和許多別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秧苗正在夕照中隨風蕩漾。在村寨的邊沿,可以看到葉林和菩提林的巨人似的身姿,在它們的蔭蔽下,佛寺的高大的金塔和廟頂在閃著耀眼的金光。
一切都和我們來時一樣??墒?,我們又似乎覺得,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來時有些異樣。終于,我們發現了一種來時所沒有的新景象:我們多了一群新的旅伴——成群的蝴蝶。在花叢上,在枝葉間,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三五成群的彩色蝴蝶在迎風飛舞;它們有的在樹叢中盤旋逗留,有的卻隨著我們一同前進。開始,我們對于這種景象也并不以為奇。我們知道,這里的蝴蝶的美麗和繁多是別處無與倫比的;我們在森林中經常可以遇到彩色斑斕的蝴蝶和人們一同行進,甚至連續飛行幾里路。我們早已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習于把成群的蝴蝶看作是西雙版納的美妙自然景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但是,我們越來越感到,我們所遇到的景象實在是超過了我們的習慣和經驗了。蝴蝶越聚越多,一群群、一堆堆從林中飛到路徑上,并且結隊成伙地在向著我們要去的方向前進著。它們上下翻飛,左右盤旋;它們在花叢樹影中飛快地扇動著彩色的翅膀,閃得人眼花繚亂。有時,千百個蝴蝶擁塞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使我們不得不用樹枝把它們趕開,才能繼續前進。
就這樣,在我們和蝴蝶群的搏斗中走了大約五里路的路程之后,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色。我們走到了一片茂密的樹林邊;在一塊草坪上面,有一株碩大的菩提樹,它的向四面伸張的枝丫和濃茂的樹葉,好像是一把巨大的陽傘似地遮蓋著整個草坪。在草坪中央的幾方丈的地面上,仿佛是密密地叢生著一片奇怪的植物似地,聚集著數以萬計的美麗的蝴蝶,好像是一座美麗的花壇一樣,它們互相擁擠著,攀附著,重疊著,面積和體積都在不斷地擴大。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新的蝶群正在不斷地加入進來。這些蝴蝶大多數是屬于一個種族的,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這使它們在停佇不動時就像是綠色的小草一樣,它們翅膀的正面卻又是金黃色的,上面還有著美麗的花紋,這使它們在撲動翅翼時又像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它們的密集著的隊伍中間,仿佛是有意來作為一種點綴,有時也飛舞著少數的巨大的黑底紅花身帶飄帶的大木蝶。在一剎那間,我們好像是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四周,在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的自然景色中間,到處都是密密匝匝、層層疊疊的蝴蝶;蝴蝶密集到這種程度,使我們隨便伸出手去便可以捉到幾只。天空中好像是雪花似地飛散著密密的花粉,它和從森林中飄來的野花和菩提的氣息混在一起,散出了一種刺鼻的濃香。
面對著這種自然界的奇景,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目瞪口呆了。站在千萬只翩然飛舞的蝴蝶當中,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多余的了。而蝴蝶卻一點也不怕我們;我們向它們的密集的隊伍投擲著樹枝,它們立刻轟涌地飛向天空,閃動著彩色繽紛的翅翼,但不到一分鐘之后,它們又飛到草地上集合了。我們簡直是無法干擾它們的參與盛會的興致。
我們在這些群集成陣的蝴蝶前長久地觀賞著,贊嘆著,簡直是流連忘返了。在我的思想里,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難道這不正是過去我們從傳說中聽到的蝴蝶會么?我們有人時??畤@著大理蝴蝶泉的蝴蝶越來越少了,但是,在祖國邊疆的無限美好無限豐饒的土地上,不是隨處都可以找到它們歡樂聚會的場所么?
當時,我的這些想法自然是非常天真可笑的。我根本沒有考慮到如何為我所見到的奇特景象去尋求一個科學解釋(我覺得那是昆蟲學家和植物學家的事情),也沒有考慮到這種蝴蝶群集的現象,對于我們的大地究竟是一種有益的還是有害的現象。我應當說,我完全被這片童話般的自然景象所陶醉了;在我的心里,僅僅是充溢著一種激動而歡樂的情感,并且深深地為了能在我們祖國邊疆看到這樣奇麗的風光而感到自豪。我們所生活、所勞動、所建設著的土地,是一片多么豐富,多么美麗,多么奇妙的土地?。?/small>
這篇優美的散文如同蝴蝶會的奇景一樣,寫得色彩繽紛,讓人目眩神迷。作者不吝筆墨進行鋪展烘托,首先引述了第一個細致而準確地描繪這奇景盛況的《徐霞客游記》中的文字:倚崖巨樹,漱根清泉,滿樹蝶花怒放,萬千真蝶懸枝。三百年前的實景栩栩如生地重現在讀者眼前,可是這美妙奇麗的景象連徐霞客本人竟也無緣親見,只是轉述而已??梢?,蝴蝶會妙則妙矣,卻難逢其時?。〗又枋龅氖亲髡咴谄甙四昵八龅降囊淮魏奈猜?。雖然泉樹依舊,彩蝶翩飛,但是盛況已大不如前了,集會的蝴蝶僅“成百”而已。再次,又引述了清人所記昆明蝴蝶會的瑰奇景觀,遺憾的是時曠日遠,連今天的昆明人也聞所未聞了。三次蝴蝶會的描述,以夾敘夾議的筆法,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隨著時代的變遷,土地開發,空氣污染,人群驚擾,真正的蝴蝶會,確實更為罕見了。即便是作者由此進行猜想:這種云南的特殊自然環境所孕育的特有勝景是不會消失的,只不過像歷史上的大理、昆明一樣,造化替它們又換了一個所在,但是,這畢竟是一種帶有理想色彩的愿望罷了。
然而,這所有的筆墨原來都是為了進行先抑后揚式的重重鋪墊,使讀者切實感受到文章起始所說的“幸運地遇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會”中的“幸運”的內涵,也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如同“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般的意外驚喜之情。
記游的散文一般都以游蹤為序,但本篇行文近半,卻忙于鋪墊,不聞蹤跡,后來的介紹也十分簡略,只是說“沿著瀾滄江邊的一連串村寨”而行,而巧遇蝴蝶盛會則是在歸途之上,前半程則是對沿途風光作大段描繪:這又是作者的匠心之處。這里所描繪的都是具有西雙版納特色的自然風物:枝葉挺拔的椰子檳榔,綠蔭蓋地的芒果荔枝,美麗精巧的傣族竹樓,高大雄偉的金頂佛塔……這一派秾麗的熱帶風光既是對少數民族的熱情謳歌,渲染了祖國大家庭的和諧一致,又是“由面及點”,為進一步烘托人間奇觀蝴蝶會作了巧妙的不露痕跡的鋪墊。
作者以欣喜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凸顯了這一次童話世界般的彩蝶盛會。這一奇觀的特征一是“多”。密密匝匝,層層疊疊,千百個蝴蝶“擁塞”了道路,巨大的菩提樹上數以萬計的蝴蝶,擁擠,攀附,重疊,這是正面描述;路上游人“隨便伸出手去便可以捉到幾只”,要趕路必須與群蝶“搏斗”,這是側面描寫??傊?,多到畫面上沒有一點藝術空白,多到比你想象的還多。其二是“美”。巨大的樹冠,變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壇,這花壇之大,無與倫比,這是靜態的;而萬千繪有花紋的彩蝶在翻飛盤旋時,閃得游人眼花繚亂,讓人看到的只能是繽紛斑斕的色塊。這種動態的奇觀在刺鼻的濃香籠罩之下,怎會使人不目瞪口呆,流連忘返呢?作者在整個游程中,處處景語無不滲透著對天地造化的贊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而此時此刻陶醉于蝴蝶世界夢幻般的勝境之中,則使作者的西雙版納之行達到了高潮。
至于蝴蝶會上的“蝴蝶”,經昆蟲學家們的研究,其實并非蝴蝶,乃是鱗翅目昆蟲中與蝶類并存的“蛾類”家族,其學名為“紅腹燈蛾”。人們所指“蝴蝶會”,實是燈蛾聚眾晝棲所致,當然,蝴蝶夾雜其中也是有的。
上一篇:《梁實秋·謙讓》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魯迅·狂人日記》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