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湖柳枝詞十二首(選一)·李慈銘
家家門巷正啼鶯,取次輕陰間嫩晴。
滿院楊花人不到,秋千撩亂作清明。
這是一幅空無一人的靜謐空景。
本來清明節應該是非常熱鬧的,而紹興地方也有過清明的風俗,更何況清明時節還是少女們玩秋千的好時光。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作者筆下紹興地方的清明節竟是如此的冷寂。
人家門巷中雖然有黃鶯鳥在隨意地啼鳴,但由于紹興人不知到哪里去了,或者是緣于什么特別的原因而失去了過清明的興趣,所以,便隨由那時陰時晴、卻鮮亮而溫潤的美好春光悄悄地流逝而去。作者用“嫩”字來形容清明的陽光非常貼切,盡管用這“嫩”字作修飾,已為古人占了先,例如楊萬里有詩云:“春禽處處講新聲,細草欣欣賀嫩晴。”薩都刺詩云:“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淮時。”都是用嫩字來形容春日之陽光的,但作者隨手用來,仍使人感到別有情趣。人們可以由這“嫩”字體驗到清明時節春光之中所萌動著的特有活力。只是很可惜,這自然界的生機勃勃的活力似乎無人理會,而下面三四兩句則更進一步渲染出了這冷寂的氛圍。
韓愈曾描寫過春日空園的意境:“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晚春詩》)薩都刺也有詩云:“楊花樸檐飛語燕,疏雨梧桐閉深院。”(《江南怨》)狀寫出深深庭院孤清冷寂的氣氛。而這三四兩句意境也很接近,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許要欣賞柳絮、楊花,只有到了空無一人的地步,才能顯示出它的無比輕盈美妙來。然而,與韓、薩之作不同,本詩寫在應該熱鬧、應該有打鬧嬉笑聲音的清明節,可是,人們透過詩句看到的,卻唯有靜悄悄的楊花紛紛揚揚飄灑在空蕩蕩的秋千架上(撩亂秋千),這也就是算作過清明了(作清明)——表示出了一點清明的氣息。而除了這無聲無息的楊花和這秋千架以外,哪里還有什么清明的影子呢?這究竟是作者只顧欣賞鑒湖的靜謐和楊花的輕盈而造成的疏漏呢?還是他故意要寫出如此年頭紹興地方特有的清明氣氛呢?詩的妙處也許就盡在這不言之中了。
上一篇:江村·沈德潛
下一篇:津門官舍話舊·邵長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