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謝宣城集
詩文別集。一作《謝玄暉文集》、《謝宣城詩集》。南齊謝脁撰。齊、梁詩人劉孝綽作詩“唯服謝脁,常以謝詩置幾案間,動靜輒諷味”(《顏氏家訓·文章篇》),似脁詩當時已有集本行世。《隋書·經籍志》著錄《謝脁集》十二卷,又《謝脁逸集》一卷,前者蓋即南朝齊、梁時通行本,后者成書或稍晚。《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并著錄《謝脁集》十卷,《日本國見在書目》于十卷外,又著錄《謝吏部集》一卷,十卷本當是隋十二卷之劫馀,所謂《吏部集》恐系《逸集》之別稱。唐十卷本至南宋猶存,北宋《崇文總目》改名《謝玄暉文集》,南宋《郡齋讀書志》仍稱《謝脁集》,并謂“《文選》所錄脁詩僅二十首,集中多不載”(衢本卷一七),足證十卷本較隋十二卷確有散佚。南宋《直齋書錄解題》最先著錄《謝宣城集》五卷,注明底本為通行十卷本,“止以上五卷賦與詩刊之,下五卷皆當時應用之文,衰世之事”,概不錄。此即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樓炤刻本,今存明影抄本(見《四部叢刊》),又有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洪伋翻刻本。自五卷本出,十卷本遂致湮沒。明代諸刻皆五卷本流裔,主要有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劉紹刻五卷本、張燮輯《七十二家集》六卷本、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卷本。燮本另輯雜文十九篇編為一卷附五卷末,溥本亦有輯佚,略依賦、疏、表、策問、啟、書、序、頌、哀策文、墓銘、樂府、詩、聯句為序合編一卷。清人刻本以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吳騫《拜經樓叢書》本為佳,號稱“依宋校本”整理成書。近人丁福保輯《漢魏六朝名家集》,所收《謝宣城集》五卷,底本用明劉紹本、張溥本,雜文附于五卷詩末。1936年,郝立權取傳本五卷中所有詩作注,成《謝宣城詩注》四卷,并附《集說考證》。1969年,臺灣中華書局出版洪順隆《謝宣城集校注》五卷,詩文分別以明影宋抄本(《四部叢刊》本)、張溥本為底本,廣校諸書,是正文字,注釋則偏于征舉典實,箋評則注重考訂作年、闡發微義。卷首有《緒論》評介作者傳略、作品背景、作品特色、作品價值及脁集源流。卷末附錄歷代評論及版本序跋資料,兼駁前人注釋之疏失。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談藝錄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謝康樂集